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电子资金划拨的安全问题研究

前言第1-10页
第一部分 电子资金划拨概述第10-15页
 一、 电子资金划拨的概念第10页
 二、 电子资金划拨的主要方式第10-12页
  (一) 分类第10-11页
  (二) 主要方式第11-12页
 三、 电子资金划拨双方的权利义务第12-15页
  (一) 发送人的权利和义务第12页
  (二) 受益人银行以外的接收银行的权利和义务第12-13页
  (三) 受益人银行的权利义务第13-14页
  (四) 受益人的权利第14-15页
第二部分 电子资金划拨的安全问题的提出第15-23页
 一、 电子资金划拨安全的隐患第15-16页
 二、 电子资金划拨安全性的要求第16页
  (一) 机密性第16页
  (二) 完整性第16页
  (三) 非伪装性第16页
  (四) 不可抵赖性第16页
 三、 电子资金划拨安全性风险的防范第16-17页
  (一) 技术手段第17页
  (二) 法律手段第17页
 四、 电子资金划拨安全损失的分担第17-23页
  (一) 责任的承担第18-21页
  (二) 承担责任的方式第21-22页
  (三) 间接损失的承担第22-23页
第三部分 从交易的角度解决电子资金划拨的安全问题第23-36页
 一、 电子签名的法律问题第23-29页
  (一) 合同的形式要件第23-26页
  (二) 电子签名的概念第26页
  (三) 电子签名的效力第26-28页
  (四) 我国的规定第28页
  (五) 技术的特定化问题第28-29页
  (六) 电子签名制度中存在的缺陷第29页
 二、 电子认证的法律问题第29-36页
  (一) 电子认证的概念第29-30页
  (二) 电子认证的必要性第30页
  (三) 电子认证机构的概念第30-31页
  (四) 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及权利义务第31-33页
  (五) 认证机构的法律地位及责任第33-35页
  (六) 电子认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35-36页
第四部分 从监管的角度解决电子资金划拨的安全问题第36-47页
 一、 安全性风险第36-37页
  (一) 特点第36-37页
  (二) 产生原因第37页
 二、 监管的理论根据第37-39页
  (一) 对传统银行监管的理论根据第37-38页
  (二) 对网络银行监管的理论根据第38-39页
 三、 监管的主体第39-40页
  (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39页
  (二) 中国人民银行第39-40页
  (三) 其他部门第40页
 四、 监管的重点第40-45页
  (一) 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制度第40-42页
  (二) 认证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第42-44页
  (三) 风险管理制度第44-45页
 五、 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书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SS通信系统的窄带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下一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