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垄断立法问题研究
引言 | 第1页 |
一、 我国反垄断立法目标的确立 | 第5-19页 |
(一) 美、欧反垄断法政策目标的演变 | 第6-14页 |
1 、 美国:从谢尔曼参议员到芝加哥学派 | 第6-9页 |
2 、 欧洲联盟:多元化目的 | 第9-14页 |
(二) 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目标 | 第14-19页 |
二、 我国反垄断立法规制对象的界定 | 第19-24页 |
三、 我国反垄断法规制范围的制度结构 | 第24-43页 |
(一) 行政性垄断的分析与界定 | 第24-29页 |
1 、 行政性垄断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 第25-26页 |
2 、 行政性垄断的产生和表现形式 | 第26-27页 |
3 、 反垄断法规制行政性垄断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二) 经济垄断的分析与界定 | 第29-43页 |
1 、 禁止严重限制竞争的横向协议 | 第29-31页 |
2 、 禁止严重限制竞争的纵向协议 | 第31-33页 |
3 、 禁止滥用市场优势地位 | 第33-36页 |
4 、 规范企业的联合和兼并 | 第36-43页 |
四、 我国反垄断法执行机构设置及职责 | 第43-50页 |
(一) 外国反垄断执行机构及其职责 | 第43-46页 |
(二) 我国反垄断法执法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 | 第46-50页 |
1 、 关于设置级别问题 | 第47-48页 |
2 、 关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责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