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6页 |
一、 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 | 第16-29页 |
(一) 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观念评价 | 第16-21页 |
(二) 公司治理结构相关利益人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1-23页 |
(三) 公司治理结构相关利益人理论 | 第23-25页 |
(四) 公司治理结构相关利益人理论对公司法理论的影响 | 第25-29页 |
二、 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 第29-39页 |
(一) 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经济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二) 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学理论基础 | 第32-35页 |
(三) 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实践 | 第35-39页 |
三、 我国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 | 第39-46页 |
(一) 我国银企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 第40-41页 |
(二) 我国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 | 第41-43页 |
(三) 我国的主办银行制度 | 第43-44页 |
(四) 我国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 第44-46页 |
四、 我国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趋向 | 第46-51页 |
(一) 建立银行对公司的相机治理机制 | 第47-50页 |
(二) 赋予银行股票代理控制权 | 第50页 |
(三) 完善我国的主办银行制度 | 第50页 |
(四) 允许银行持有企业股份 | 第50-51页 |
五、 我国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 | 第51-53页 |
(一) 制订统一完善的《破产法》,建立以破产法为后盾的银行相机治理机 | 第51页 |
(二) 修改《公司法》,规定银行的表决权信托制度和表决权代理制度 | 第51-52页 |
(三) 修改《主办银行管理暂行办法》,确立真正的主办银行制度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