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拟采取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16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特色 | 第16-19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论文的主要特色 | 第17-19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本文理论基础 | 第19-37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6页 |
·财政(债务)风险的界定和分类 | 第19-21页 |
·财政(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 第21-23页 |
·风险预警方法选择 | 第23-24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26-35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概念界定 | 第26-31页 |
·地方债务风险预警的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52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现有研究现状 | 第37-39页 |
·重庆市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 第37页 |
·江苏省地方债务风险预警程序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38页 |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第38-39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40-42页 |
·构建指标的基本理念 | 第41页 |
·构建指标的基本原则 | 第41-42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50页 |
·预警指标选择 | 第42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42-48页 |
·本指标体系相对于现有预警指标体系的改进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主要特色 | 第50-52页 |
4 基于FISHER判别法的债务风险预警模型 | 第52-76页 |
·模型建立的基本数据 | 第52页 |
·模型建立的基本数据 | 第52页 |
·数据处理过程 | 第52页 |
·建模方法的对比分析与选择 | 第52-63页 |
·建模方法选择的目的和思路 | 第52-53页 |
·判别分析法简介 | 第53-54页 |
·建立预警模型的备选方案 | 第54-60页 |
·前述方法的分析比较与选择 | 第60-63页 |
·债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63-74页 |
·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因子 | 第63-69页 |
·判别分析的结果 | 第69-70页 |
·结果的检验 | 第70-71页 |
·基于fisher判别的债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71-73页 |
·样本分类结果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主要特色 | 第75-76页 |
5 基于多层感知器人工神经网络的债务风险预警模型 | 第76-95页 |
·目的 | 第76-78页 |
·神经网络方法介绍 | 第78-83页 |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特点与发展 | 第78-80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型 | 第80-83页 |
·常见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简析与选择 | 第83-88页 |
·多层感知器 | 第83-85页 |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 第85-86页 |
·Hopfield神经网络 | 第86-87页 |
·前述方法的分析比较与选择 | 第87-88页 |
·基于多层感知器人工神经网络的债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与应用 | 第88-93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88页 |
·基于多层感知器人工神经网络的债务风险预警模型神经网络建立与训练 | 第88-91页 |
·神经网络的主要参数 | 第91-93页 |
·专家打分值与神经网络仿真值拟合情况 | 第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主要结论 | 第93页 |
·主要特色 | 第93-95页 |
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仿真研究 | 第95-117页 |
·预警仿真的思路 | 第95-97页 |
·经济 | 第95-96页 |
·人口 | 第96页 |
·管理团队 | 第96页 |
·法制化进程 | 第96-97页 |
·单个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模型与仿真 | 第97-109页 |
·主要参数及其缩写 | 第97页 |
·关系模型的构建 | 第97-102页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系统与模型的复杂适应性特征 | 第102-103页 |
·仿真软件选择与程序实现 | 第103-109页 |
·多政府联动债务风险动态预警模型与仿真 | 第109-115页 |
·目的与好处 | 第109页 |
·参数及其缩写 | 第109-110页 |
·互动模型的构建 | 第110-112页 |
·仿真软件选择与程序实现 | 第112-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主要结论 | 第115页 |
·主要特色 | 第115-11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7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17-118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特色 | 第118-119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18-119页 |
·论文的主要特色 | 第119页 |
·研究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作者简介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