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 理论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0-16页 |
(一) 农民工研究的不同分析范式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外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 | 第12-16页 |
1 、 国外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 | 第12-16页 |
2 、 国内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 | 第16页 |
二、 本文的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一) 本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二) 本研究中涉及的社会资本的构成因素 | 第17-19页 |
(三) 基本的研究假设 | 第19页 |
(四) 研究方式、方法 | 第19-20页 |
三、 对长春市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分析:研究假设的论证 | 第20-36页 |
(一) 样本的基本特征 | 第20-22页 |
(二) 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分析 | 第22-36页 |
1 、 微观层面的社会资本:工作寻访、交往和信任 | 第22-33页 |
(1) 工作寻访 | 第22-28页 |
(2) 交往和信任 | 第28-33页 |
2 、 中观层面:需要与社会资本的非均衡性 | 第33-36页 |
3 、 宏观层面:“共享”的农民工文化 | 第36页 |
四、 结论与讨论 | 第36-41页 |
(一) 结论 | 第36-38页 |
(二) 讨论 | 第38-41页 |
1 、 问题解决途径的探讨 | 第38-39页 |
2 、 市民社会的建设与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发展 | 第39页 |
3 、 农民工社会资本对理解特定地域劳动力流动和社会结构变迁的含义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注释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