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 第1-11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侧滑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 第8页 |
·汽车侧滑的特点 | 第8-9页 |
·汽车侧滑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9-10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侧滑检测板 | 第11-26页 |
·侧滑的基础知识 | 第11-13页 |
·侧滑的产生原因 | 第11页 |
·正前束引起正侧滑,正外倾引起负侧滑 | 第11-12页 |
·影响侧滑量的因素 | 第12页 |
·汽车前轮侧滑量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 | 第12-13页 |
·侧滑试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3-22页 |
·侧滑试验台的构造 | 第13-20页 |
·双板联动式侧滑台的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侧滑试验台的技术要求 | 第22-25页 |
·侧滑试验台的使用方法 | 第22-23页 |
·侧滑台的维护 | 第23-24页 |
·侧滑台的检定和调整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侧滑检测系统的组成 | 第26-41页 |
·检测技术基础 | 第26页 |
·侧滑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26-30页 |
·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30-40页 |
·数据处理装置的选择 | 第30-31页 |
·网络适配器的选择-网卡 | 第31-32页 |
·数据传输媒介的选择 | 第32-33页 |
·网络连接设备的选择 | 第33-34页 |
·服务器的选择 | 第34页 |
·A/D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 第34-37页 |
·A/D数据采集卡接口的定义 | 第37-38页 |
·条码枪的选择 | 第38-39页 |
·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自整角机 | 第41-56页 |
·自整角机的工作原理 | 第41-42页 |
·自整角机的等值电路计算 | 第42-52页 |
·自整角机的纵轴等值电路 | 第42-46页 |
·自整角机的横轴等值电路 | 第46-51页 |
·自整角机的四端网络参数 | 第51-52页 |
·自整角机的分类和技术要求 | 第52-54页 |
·自整角机的分类 | 第52-53页 |
·自整角机装置的技术要求 | 第53-54页 |
·本系统中自整角机的应用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系统的程序设计 | 第56-71页 |
·系统程序的功能 | 第56页 |
·程序设计的外部环境 | 第56-59页 |
·Borland C++ Builder 6.0应用程序开发环境 | 第56-57页 |
·PCI-7422 12位A/D转换卡提供的动态链接程序 | 第57页 |
·SQL Server Enterprise Edition 数据访问引擎 | 第57-59页 |
·程序设计的流程和功能模块的划分 | 第59-60页 |
·程序工作过程和流程 | 第59页 |
·程序功能模块的划分 | 第59-60页 |
·程序设计的关键技术 | 第60-69页 |
·从PCI-7422读取数据 | 第60-63页 |
·利用数据引擎访问远程服务器 | 第63-68页 |
·主程序中的数据处理 | 第68-69页 |
·程序的试验运行与调试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摘要 | 第77-79页 |
ABSTRACT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