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性纪念建筑设计手法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范围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1-13页 |
2 事件性纪念建筑概述 | 第13-19页 |
·事件性纪念建筑的释义 | 第13-14页 |
·事件性纪念建筑的特点 | 第14-16页 |
·社会意义 | 第15页 |
·功能特色 | 第15-16页 |
·事件性纪念建筑的分类 | 第16-17页 |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7-18页 |
·场所理论 | 第17页 |
·环境行为学理论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事件性纪念建筑的塑造 | 第19-29页 |
·场所精神的烘托 | 第19-21页 |
·场地环境的烘托 | 第19-20页 |
·建筑意境的塑造 | 第20-21页 |
·线索的追寻 | 第21-23页 |
·情感的线索 | 第21-22页 |
·时间的线索 | 第22-23页 |
·象征意义的表达 | 第23-26页 |
·具象与抽象的表达 | 第23-24页 |
·单义与多义的表达 | 第24-25页 |
·正向与反向的表达 | 第25-26页 |
·历史的重现 | 第26-28页 |
·场景的重现 | 第26-27页 |
·精神的重现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事件性纪念建筑的设计手法 | 第29-43页 |
·外部空间的塑造 | 第29-31页 |
·空间的布局 | 第29-30页 |
·景观的组织 | 第30-31页 |
·建筑形体的组合 | 第31-36页 |
·形体的设计 | 第31-33页 |
·材质的选择 | 第33-35页 |
·立而的思考 | 第35-36页 |
·内部空间的营造 | 第36-42页 |
·空间的氛围 | 第36-38页 |
·光影的变化 | 第38-39页 |
·色彩的应用 | 第39-41页 |
·声音的传达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案例设计及探索 | 第43-53页 |
·方案的背景 | 第43-44页 |
·地域概况 | 第43-44页 |
·项目概况 | 第44页 |
·设计思路 | 第44-45页 |
·历史的线索 | 第44页 |
·地域的象征 | 第44页 |
·精神的树立 | 第44-45页 |
·手法运用 | 第45-52页 |
·总体布局 | 第45-46页 |
·建筑设计 | 第46-49页 |
·内部空间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