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 第1-34页 |
引言 | 第8页 |
·镁铝尖晶石的结构 | 第8-9页 |
·镁铝尖晶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9页 |
·镁铝尖晶石粉末的合成与制备方法 | 第9-14页 |
·高温固相法 | 第9-10页 |
·溶液-固相法 | 第10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0页 |
·超临界流体法 | 第10-11页 |
·共沉淀法制备纳米MgAl_2O_4粉末 | 第11页 |
·冷冻干燥法 | 第11页 |
·火焰喷射热解法 | 第11-12页 |
·喷雾焙烧法 | 第12页 |
·气溶胶热解法 | 第12-13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13页 |
·蒸发分解法 | 第13页 |
·燃烧合成法 | 第13-14页 |
·熔盐法 | 第14页 |
·镁铝尖晶石制品制备方法 | 第14-18页 |
·反应烧结(RS) | 第15页 |
·常压烧结(PLS) | 第15页 |
·热压烧结(HP) | 第15-16页 |
·热等静压法(HIP) | 第16-18页 |
·气氛常压高温烧结 | 第18页 |
·粉末烧结理论 | 第18-25页 |
·固相烧结 | 第19-24页 |
·液相烧结 | 第24-25页 |
·MgAl_2O_4的烧结研究状况 | 第25-26页 |
·MgAl_2O_4的烧结与晶粒动力学研究 | 第25页 |
·MgO-MgAl_2O_4系统中的相互扩散 | 第25页 |
·热压MgAl_2O_4的原级再结晶 | 第25-26页 |
·MgAl_2O_4陶瓷中的氧扩散 | 第26页 |
·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 | 第26-29页 |
·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 | 第26-27页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27页 |
·小尺寸效应 | 第27页 |
·表面效应 | 第27-28页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28-29页 |
·库仑堵塞效应与量子遂穿 | 第29页 |
·介电限域效应 | 第29页 |
·纳米相陶瓷的制备 | 第29-30页 |
·镁铝尖晶石的应用 | 第30-33页 |
·红外制导导弹用整流罩材料 | 第30页 |
·固体激光基质材料 | 第30-31页 |
·催化材料的载体材料 | 第31页 |
·电催化性能 | 第31页 |
·聚变系统窗口材料 | 第31-32页 |
·耐高温材料 | 第32页 |
·半导体工业的应用 | 第32-33页 |
·绝缘材料 | 第33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3-34页 |
2 实验原理及方案 | 第34-41页 |
·实验原理 | 第34页 |
·试样的制备 | 第34-39页 |
·原料的参数 | 第34-38页 |
·试样制备的工艺流程图及试样配方、理论密度及烧结参数列表 | 第38页 |
·试样制备过程详述 | 第38-39页 |
·试样的后处理 | 第39页 |
·试样性能的检测方法及原理 | 第39-40页 |
·体积密度、气孔率的检测 | 第39-40页 |
·硬度的检测 | 第40页 |
·试样断口及组织的SEM分析 | 第40页 |
·耐腐蚀实验 | 第40页 |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40-41页 |
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1-60页 |
·试样的密度及收缩率的变化 | 第41-47页 |
·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 | 第47-48页 |
·烧结过程中致密化研究 | 第48-53页 |
·致密化经验方程 | 第48-51页 |
·大孔模型 | 第51-53页 |
·晶粒生长 | 第53页 |
·显微硬度的测量 | 第53-57页 |
·硬度的测量技术 | 第53-55页 |
·硬度的测量 | 第55-56页 |
·影响硬度的因素 | 第56页 |
·Hall-Petch关系 | 第56-57页 |
·烧成收缩与变形 | 第57-58页 |
·烧结气氛对烧结的影响 | 第58页 |
·离子氧化物的点缺陷 | 第58页 |
·真空或还原性气氛下的氧离子扩散 | 第58页 |
·耐化学腐蚀性能 | 第58-60页 |
4 全文结论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