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倒塌过程数值模拟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1-2 地震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倒塌的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结构分析模型 | 第9-10页 |
1-2-2 构件单元模型 | 第10-11页 |
1-2-3 构件的恢复力模型 | 第11-13页 |
1-2-4 粘结滑移问题 | 第13页 |
1-2-5 P-Δ效应 | 第13页 |
1-2-6 恢复力模型中的折点处理 | 第13-14页 |
1-2-7 结构倒塌破坏的判断准则 | 第14-15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损伤力学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 第16-24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损伤力学的研究范围 | 第16-17页 |
2-3 损伤的物理本质及表现 | 第17-19页 |
2-3-1 混凝土损伤机理 | 第17-18页 |
2-3-2 外部载荷引起混凝土损伤的变化 | 第18页 |
2-3-3 损伤的各种表现 | 第18-19页 |
2-4 损伤力学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2-4-1 宏观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模型 | 第19-20页 |
2-4-2 细观、宏-细观结合的损伤力学模型 | 第20页 |
2-4-3 结构损伤分析的应用 | 第20页 |
2-5 结构损伤积累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2-5-1 基于损伤识别和定位的研究 | 第20-21页 |
2-5-2 基于损伤变量的研究 | 第21-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损伤分析 | 第24-38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损伤力学基本原理 | 第24-27页 |
3-2-1 损伤变量 | 第24-25页 |
3-2-2 有效应力与应变等效原理 | 第25页 |
3-2-3 损伤力学的热力学基础 | 第25-26页 |
3-2-4 本课题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3-3 结构计算模型的简化 | 第27-33页 |
3-3-1 结构的计算简图 | 第27-28页 |
3-3-2 动力分析时的单元模型 | 第28-33页 |
3-4 杆件的损伤指标 | 第33-35页 |
3-4-1 杆件损伤指标的确定 | 第33-34页 |
3-4-2 五段杆单元截面刚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3-4-3 损伤变量的标准化 | 第35页 |
3-5 结构整体损伤计算 | 第35-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倒塌数值模拟 | 第38-51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动力分析时的恢复力模型 | 第38-44页 |
4-2-1 骨架线的确定 | 第38-41页 |
4-2-2 恢复力模型的滞回规则 | 第41-44页 |
4-3 框架结构的振动模型 | 第44-47页 |
4-3-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模型的简化 | 第44-45页 |
4-3-2 体系的自振特性 | 第45-47页 |
4-4 倒塌准则 | 第47-49页 |
4-4-1 框架结构倒塌准则的建立 | 第47-48页 |
4-4-2 框架结构的机构识别算法 | 第48-49页 |
4-5 数值模拟程序 | 第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数值模拟实例分析 | 第51-58页 |
5-1 计算实例 | 第51-58页 |
5-1-1 框架基本参数 | 第51-52页 |
5-1-2 计算结果 | 第52-57页 |
5-1-3 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