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一. 企业信用概述 | 第11-17页 |
(一) 企业信用涵义 | 第11-12页 |
(二) 企业信用性质 | 第12-14页 |
1 企业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 | 第12-13页 |
2 企业信用的外部性 | 第13页 |
3 企业信用的排他性和路径依赖机制 | 第13-14页 |
(三) 企业信用功能 | 第14-17页 |
1 企业信用的宏观功能 | 第14-15页 |
2 企业信用微观功能 | 第15-17页 |
二. 转型期企业信用缺失现状 | 第17-26页 |
(一) 转型期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 第17-22页 |
1 拖欠 | 第18-19页 |
2 违约 | 第19-20页 |
3 造假 | 第20-22页 |
(二) 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性 | 第22-26页 |
1 提高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 | 第22-23页 |
2 破坏市场秩序,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 第23页 |
3 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宏观调控政策失灵 | 第23-24页 |
4 制约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第24页 |
5 破坏投资软环境,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 第24-26页 |
三. 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与根源 | 第26-41页 |
(一) 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 | 第26-35页 |
1 博弈分析 | 第26-29页 |
2 信息经济学分析 | 第29-31页 |
3 成本收益分析 | 第31-35页 |
(二) 企业信用缺失的根源 | 第35-41页 |
1 关于信用缺失根源的若干观点商榷 | 第35-38页 |
2 企业信用缺失的根源 | 第38-41页 |
四. 企业信用发展的制度制约 | 第41-48页 |
(一) 企业产权不明晰 | 第41-42页 |
(二) 内部信用管理不善 | 第42-43页 |
(三) 企业征信制度刚刚起步 | 第43页 |
(四) 信用法制不健全 | 第43-45页 |
(五) 政府行为失范 | 第45-46页 |
(六) 非正式制度障碍 | 第46-48页 |
五. 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第48-56页 |
(一) 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 第48-49页 |
(二) 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 第49-50页 |
(三) 大力推进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化,建立建全失信惩罚机制 | 第50-51页 |
(四) 建立和规范职业经理市场,建立职业经理人约束和激励机制 | 第51-52页 |
(五) 加强信用立法的步伐,加大执法力度 | 第52-53页 |
(六) 规范政府行为,创新政府管理 | 第53-56页 |
(七) 提升传统道德,振兴中国文化 | 第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