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养成
前言 | 第1-10页 |
首先,它是一个意义的共同体 | 第7-8页 |
其次,它是一个事业共同体 | 第8页 |
再次,它是一个解释共同体 | 第8-9页 |
最后,它还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 第9-10页 |
第一章 法律教育的演进和法律职业专门化传统的形成 | 第10-20页 |
一、 法律教育的历史起源 | 第11-12页 |
二、 法律教育制度的形成 | 第12-14页 |
三、 法律职业的定型 | 第14-16页 |
四、 法律教育的复兴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 第16-20页 |
(一) 普通法法系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 | 第16-17页 |
(二) 欧洲国家的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团体的形成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中国的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的历史与现状 | 第20-26页 |
一、 中国古代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 | 第20-21页 |
二、 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制度的变革 | 第21-23页 |
三、 民国时期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的兴起 | 第23-24页 |
四、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养成 | 第26-43页 |
一、 养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教育观念 | 第26-28页 |
(一) 培养未来共同体成员的职业崇高感 | 第27页 |
(二) 培养未来共同体成员的历史使命感 | 第27-28页 |
二、 养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 第28-31页 |
(一) 法律教育的类型 | 第28-29页 |
(二) 法律教育的层次结构 | 第29页 |
(三) 人才培养方案 | 第29-31页 |
三、 养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教学内容 | 第31-35页 |
(一) 法学理论教育 | 第31-32页 |
(二) 法治素质教育 | 第32-33页 |
(三) 人文素质的教育 | 第33-34页 |
(四) 职业道德教育 | 第34-35页 |
四、 养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教学方法 | 第35-37页 |
(一) 法律教学方法概述 | 第35-36页 |
(二) 影响法律教学方法的因素 | 第36-37页 |
(三) 我国法律教学方法的选择 | 第37页 |
五、 养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考试制度 | 第37-43页 |
(一) 实行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意义 | 第37-38页 |
(二) 主要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38-41页 |
(三) 建构中国的司法考试制度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