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1.1 任务的由来 | 第15页 |
1.2 编制依据和环境标准 | 第15-17页 |
1.3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 第17-18页 |
1.3.1 指导思想 | 第17页 |
1.3.2 规划原则 | 第17-18页 |
1.4 规划时限和规划范围 | 第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况 | 第20-26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2页 |
2.2.1 气候气象 | 第20页 |
2.2.2 水文 | 第20-22页 |
2.2.3 地质地貌 | 第22页 |
2.3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 第22-25页 |
2.3.1 工业生产 | 第23-24页 |
2.3.2 农业生产 | 第24页 |
2.3.3 人口状况 | 第24页 |
2.3.4 土地资源 | 第24-25页 |
2.3.5 矿产资源 | 第25页 |
2.4 城镇功能、性能和发展方向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 第26-48页 |
3.1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第26-31页 |
3.1.1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第26页 |
3.1.1.1 监测断面(点)布设 | 第26页 |
3.1.1.2 采样及分析方法 | 第26页 |
3.1.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第26-31页 |
3.1.3 饮用水资源 | 第31页 |
3.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第31-36页 |
3.2.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第31页 |
3.2.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第31-36页 |
3.3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第36-39页 |
3.3.1 监测布点 | 第36页 |
3.3.2 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3.3.3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 第37-39页 |
3.4 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理处置现状及评价 | 第39-42页 |
3.4.1 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理处置现状 | 第39页 |
3.4.2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卫生)评价 | 第39-42页 |
3.5 污染源现状调查分析 | 第42-48页 |
3.5.1 水污染源现状调查分析 | 第42-45页 |
3.5.1.1 工业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调查分析 | 第42-44页 |
3.5.1.2 生活污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调查分析 | 第44-45页 |
3.5.2 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分析 | 第45-46页 |
3.5.3 固体废物污染源现状调查分析 | 第46-48页 |
3.5.3.1 固体废物产生现状 | 第46-47页 |
3.5.3.2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第48-52页 |
4.1 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状况 | 第48页 |
4.2 生态环境分析 | 第48-50页 |
4.3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第50-52页 |
第五章 预测与规划目标 | 第52-65页 |
5.1 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预测 | 第52-62页 |
5.1.1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 第52-56页 |
5.1.1.1 人口预测 | 第52-54页 |
5.1.1.2 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 | 第54-56页 |
5.1.2 环境发展预测 | 第56-62页 |
5.1.2.1 废水产生情况预测 | 第56-60页 |
5.1.2.2 废气量预测 | 第60-61页 |
5.1.2.3 固体废物量预测 | 第61-62页 |
5.1.2.4 噪声预测 | 第62页 |
5.2 规划目标 | 第62-65页 |
5.2.1 环境保护规划总目标 | 第62页 |
5.2.2 环境保护规划阶段性目标 | 第62-63页 |
5.2.3 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环境功能区划分 | 第65-73页 |
6.1 水环境功能区划 | 第65-66页 |
6.1.1 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 第65页 |
6.1.2 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 | 第65页 |
6.1.3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控制目标 | 第65-66页 |
6.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 第66-69页 |
6.2.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原则和方法 | 第68页 |
6.2.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结果 | 第68页 |
6.2.3 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 第68-69页 |
6.3 声环境功能区划 | 第69-73页 |
6.3.1 声环境功能区划依据 | 第69页 |
6.3.2 声环境功能区划结果 | 第69-72页 |
6.3.3 声环境规划目标 | 第72-73页 |
第七章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 第73-97页 |
7.1 工业结构调整与布局规划 | 第73-75页 |
7.1.1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 第73页 |
7.1.2 工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 | 第73-74页 |
7.1.3 工业布局规划 | 第74-75页 |
7.1.3.1 工业布局现状分析 | 第74页 |
7.1.3.2 工业布局规划 | 第74-75页 |
7.2 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 第75-79页 |
7.2.1 规划方案 | 第75-79页 |
7.2.2 主要措施 | 第79页 |
7.3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 第79-84页 |
7.3.1 用A-P值法制定总量控制规划 | 第79-81页 |
7.3.2 总量控制规划 | 第81-82页 |
7.3.3 综合整治措施 | 第82-84页 |
7.3.3.1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第82-84页 |
7.3.3.2 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 第84页 |
7.3.3.3 加强绿化 | 第84页 |
7.4 固体废物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 第84-88页 |
7.4.1 规划目标 | 第84-85页 |
7.4.2 防治措施及工程规划 | 第85-88页 |
7.4.2.1 防治措施 | 第86-87页 |
7.4.2.2 工程规划 | 第87-88页 |
7.4.3 综合整治对策 | 第88页 |
7.5 噪声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 第88-90页 |
7.5.1 综合防治规划方案 | 第88-89页 |
7.5.2 规划结论 | 第89-90页 |
7.6 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规划 | 第90-97页 |
7.6.1 城镇绿化建设规划 | 第90-92页 |
7.6.1.1 规划目标 | 第90-91页 |
7.6.1.2 建设措施 | 第91-92页 |
7.6.2 生态林区保护与建设规划 | 第92页 |
7.6.3 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 第92-94页 |
7.6.3.1 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目标 | 第92-93页 |
7.6.3.2 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 第93-94页 |
7.6.4 景观系统规划 | 第94-97页 |
7.6.4.1 规划原则 | 第94-96页 |
7.6.4.2 分区建设规划 | 第96-97页 |
第八章 环境管理规划 | 第97-99页 |
8.1 环境监督与管理机构建设 | 第97页 |
8.2 环境管理制度建设 | 第97-99页 |
第九章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 第99-106页 |
9.1 大型工程设施建设规划 | 第99页 |
9.2 投资分析与投资估算 | 第99-102页 |
9.2.1 投资分析 | 第99-100页 |
9.2.2 投资规划 | 第100-102页 |
9.3 可行性分析 | 第102页 |
9.4 实施规划 | 第102-106页 |
第十章 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106-110页 |
10.1 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寮步镇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 第106-108页 |
10.1.1 纳入的意义 | 第106-107页 |
10.1.2 纳入的内容 | 第107页 |
10.1.3 纳入的途径和方法 | 第107-108页 |
10.2 寮步镇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 | 第108-109页 |
10.3 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 | 第109-110页 |
结论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