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引言 | 第7页 |
| 1 、 产生的缘由和大致过程 | 第7-14页 |
| ·产生的缘由 | 第7-10页 |
| ·形成的大致过程 | 第10-14页 |
| 2 、 自成一体的建军思想 | 第14-26页 |
| ·自觉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第14-16页 |
| ·强调政治建军 | 第16-18页 |
| ·重视发展地方武装 | 第18-20页 |
| ·要高度重视参谋工作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参谋队伍 | 第20-21页 |
| ·提出努力建设一支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军队 | 第21-23页 |
| ·建军先建校 | 第23-25页 |
| ·重视军队的后勤保障 | 第25-26页 |
| 3 、 颇具匠心的战略战术原则 | 第26-36页 |
| ·游击战方针 | 第26-27页 |
| ·知己知彼,不打无把握之仗 | 第27-29页 |
| ·根据敌情变化适时调整战略部署 | 第29-30页 |
| ·在一定条件下,要敢于首打强敌 | 第30-32页 |
| ·把握好战区战局转折 | 第32-33页 |
|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多打运动战、歼灭战 | 第33-35页 |
| ·选择战役方向要体现战略要求 | 第35-36页 |
| 4 、 民主革命时期粟裕军事思想的特色 | 第36-44页 |
| ·机动灵活、出奇制胜的指挥艺术 | 第37-38页 |
| ·高超的大兵团作战指挥艺术 | 第38-40页 |
| ·杰出的战略眼光 | 第40-41页 |
| ·富于开拓创新精神 | 第41-43页 |
| ·富于开放性 | 第43-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注释 | 第45-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附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