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变换的矢量量化图像压缩编码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作者的主要工作 | 第12页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图像压缩编码理论概述 | 第14-25页 |
·图像压缩编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14-15页 |
·图像压缩编码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15-22页 |
·图像压缩编码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统计编码 | 第18-19页 |
·预测编码 | 第19页 |
·变换编码 | 第19-20页 |
·序列图像编码与运动估值和运动补偿 | 第20-21页 |
·子带编码 | 第21页 |
·图像压缩编码的其它算法 | 第21-22页 |
·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 第22-24页 |
·概述 | 第22页 |
·JPEG系列 | 第22-23页 |
·MPEG系列 | 第23-24页 |
·H.26x系列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矢量量化编码 | 第25-38页 |
·量化的基本概念和一般方法 | 第25页 |
·矢量量化编码基本理论 | 第25-26页 |
·矢量量化的LBG算法 | 第26-28页 |
·基于模拟退火的LBG改进算法 | 第28-34页 |
·模拟退火算法简介 | 第29-31页 |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LBG改进算法 | 第31-32页 |
·改进算法的几点说明 | 第32-33页 |
·算法分析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37页 |
·性能分析 | 第34-36页 |
·图像效果对比 | 第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小波变换编码 | 第38-50页 |
·引言 | 第38页 |
·连续小波变换理论 | 第38-44页 |
·函数空间理论简介 | 第38-41页 |
·傅立叶变换和窗口傅立叶变换 | 第41-43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43-44页 |
·离散小波变换理论 | 第44-45页 |
·正交小波变换理论 | 第45-48页 |
·多分辨(多尺度)分析理论和正交小波基的构造 | 第45-46页 |
·Mallat分解和合成(重构)快速算法 | 第46-48页 |
·紧支集小波和小波包理论简介 | 第48页 |
·小波变换压缩编码的嵌入零树小波(EZW)算法 | 第48-49页 |
·小波编码的基本思想 | 第48页 |
·零树编码和嵌入零树编码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矢量量化编码 | 第50-59页 |
·引言 | 第50页 |
·一种基于视觉特性的小波变换跨带矢量量化编码算法 | 第50-55页 |
·小波变换与嵌入零树小波编码算法简介 | 第50-52页 |
·基于视觉特性的小波变换跨带矢量量化编码算法 | 第52-53页 |
·算法分析 | 第53-55页 |
·实验和性能分析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并行性探讨 | 第59-71页 |
·并行计算概 | 第59-64页 |
·并行计算机 | 第59页 |
·并行算法 | 第59-60页 |
·并行计算模型 | 第60-61页 |
·并行程序设计 | 第61-64页 |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并行算法设计与图像压缩应用 | 第64-68页 |
·引言 | 第64页 |
·算法设计 | 第64-66页 |
·算法分析 | 第66-68页 |
·实现 | 第68-70页 |
·串行实验环境与结论 | 第68-69页 |
·并行实验环境与结论 | 第69页 |
·实验结果和性能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进一步的工作 | 第71-73页 |
·全文总结 | 第71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