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稻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分析评价
摘要 | 第1-8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作物种质资源概况 | 第8-9页 |
·国内外稻种资源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国内水稻引种现状 | 第10-11页 |
·稻种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2-14页 |
2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试验时间地点 | 第14页 |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试验设计 | 第14页 |
·调查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4-16页 |
·农艺性状调查及室内考种 | 第14-15页 |
·品质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5-16页 |
·碾米品质 | 第15页 |
·外观品质 | 第15页 |
·蒸煮和食味品质 | 第15-16页 |
·营养品质 | 第16页 |
·资料分析与处理 | 第16-17页 |
3 、 结果与分析 | 第17-36页 |
·播抽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研究 | 第17-25页 |
·播抽期变化 | 第17页 |
·株高、穗长、剑叶长、宽、角度比较 | 第17-20页 |
·株高 | 第17-19页 |
·穗长 | 第19页 |
·剑叶长、宽与角度 | 第19-20页 |
·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 第20-23页 |
·单株有效穗 | 第20-21页 |
·穗粒数 | 第21页 |
·千粒重 | 第21-22页 |
·产量 | 第22-23页 |
·其他农艺性状比较 | 第23-25页 |
·芒性观察 | 第23-24页 |
·倒伏性观察 | 第24-25页 |
·品质分析研究 | 第25-31页 |
·碾磨品质 | 第25-26页 |
·糙米率 | 第25-26页 |
·精米率 | 第26页 |
·整精米率 | 第26页 |
·外观品质 | 第26-28页 |
·粒型 | 第26-27页 |
·垩白 | 第27-28页 |
·蒸煮与食味品质 | 第28-30页 |
·直链淀粉 | 第28-29页 |
·胶稠度 | 第29页 |
·碱硝值 | 第29页 |
·食味品质 | 第29-30页 |
·营养品质 | 第30-31页 |
·稻种资源评价与鉴定 | 第31-36页 |
·植株形态与农艺性状鉴定 | 第31-32页 |
·矮秆类型资源 | 第31页 |
·多穗型资源 | 第31页 |
·多粒型资源 | 第31-32页 |
·大粒型资源 | 第32页 |
·有色米资源 | 第32页 |
·综合农艺性状好的资源 | 第32页 |
·优良品质性状资源 | 第32-35页 |
·高糙米率资源 | 第32页 |
·低垩白率资源 | 第32-33页 |
·低直链淀粉含量资源 | 第33页 |
·高直链淀粉含量并软胶稠度资源 | 第33-34页 |
·香米资源 | 第34页 |
·功能型资源 | 第34-35页 |
·米质综合评价达标品种 | 第35页 |
·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较优的品种 | 第35-36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36-39页 |
·国外稻种资源的优点及利用效果 | 第36页 |
·引进稻种的农艺性状评价 | 第36-37页 |
·引进稻种的品质性状评价 | 第37-38页 |
·特异种质与优良品种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英文摘要 | 第45-47页 |
附表 | 第47-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