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0页 |
前言 | 第9-10页 |
1.1 加银抗菌不锈钢 | 第10-13页 |
1.1.1 银离子的杀菌能力 | 第11-12页 |
1.1.2 银的抗菌机理 | 第12-13页 |
1.1.3 银的使用安全性问题 | 第13页 |
1.2 光催化涂层抗菌不锈钢 | 第13-25页 |
1.2.1 二氧化钛光催化抗菌材料简介 | 第13-14页 |
1.2.2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抗菌机理 | 第14-16页 |
1.2.3 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 | 第16-22页 |
1.2.4 影响二氧化钛光催化效率的因素 | 第22-23页 |
1.2.5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改性 | 第23-25页 |
1.2.6 光催化涂层抗菌不锈钢目前的研究与发展 | 第25页 |
1.3 掺银无机涂层抗菌不锈钢 | 第25-26页 |
1.3.1 掺银二氧化钛涂层抗菌不锈钢 | 第25-26页 |
1.3.2 掺银二氧化硅涂层抗菌不锈钢 | 第26页 |
1.4 掺银有机硅烷薄膜抗菌不锈钢 | 第26-28页 |
1.5 立题依据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抗菌不锈钢的制备及测试方法 | 第30-44页 |
2.1 实验方案 | 第30-40页 |
2.1.1 不锈钢基板的预处理 | 第31-33页 |
2.1.2 镀膜溶液的制备 | 第33-38页 |
2.1.3 膜层施涂及热处理 | 第38-40页 |
2.2 膜层结构测试方法 | 第40-43页 |
2.2.1 扫描电镜(SEM)及能谱 | 第40-41页 |
2.2.2 X射线衍射(XRD) | 第41页 |
2.2.3 X射线光电子谱(XPS) | 第41-42页 |
2.2.4 接触角测试 | 第42页 |
2.2.5 样品耐蚀性测试 | 第42页 |
2.2.6 膜层的机械性能测试 | 第42页 |
2.2.7 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 第42-4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掺银TIO_2、SIO_2抗菌不锈钢膜层测试与分析 | 第44-64页 |
3.1 掺银TIO_2抗菌不锈钢膜层测试与分析 | 第44-59页 |
3.1.1 实验测试结果 | 第44-56页 |
3.1.2 膜层的结构分析 | 第56-59页 |
3.2 掺银SIO_2抗菌不锈钢膜层测试与分析 | 第59-63页 |
3.2.1 实验测试结果 | 第60-62页 |
3.2.2 膜层的结构分析 | 第62-6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掺银有机硅烷薄膜抗菌不锈钢膜层与分析 | 第64-74页 |
4.1 实验测试结果 | 第64-69页 |
4.1.1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 第64-66页 |
4.1.2 接触角测试 | 第66页 |
4.1.3 X射线光电子谱(XPS)测试 | 第66-68页 |
4.1.4 样品耐蚀性测试 | 第68-69页 |
4.1.5 膜层的机械性能测试 | 第69页 |
4.2 膜层的结构分析 | 第69-72页 |
4.2.1 水解—聚合过程对膜层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2 不锈钢基板状态对膜层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3 膜厚对膜层性能的影响 | 第71页 |
4.2.4 热处理温度对膜层的影响 | 第71-72页 |
4.2.5 C和Ag在膜层中的存在状态 | 第7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样品的抗菌性能 | 第74-83页 |
5.1 样品的抗菌性能测试 | 第74-80页 |
5.1.1 掺银二氧化钛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 | 第74-76页 |
5.1.2 掺银二氧化硅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 | 第76-78页 |
5.1.3 掺银有机硅烷薄膜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 | 第78-80页 |
5.2 抗菌机理研究 | 第80-81页 |
5.2.1 银的抗菌机理研究 | 第80页 |
5.2.2 二氧化钛膜层的抗菌机理 | 第80-81页 |
5.2.3 掺银二氧化钛膜层的抗菌机理 | 第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硕士阶段论文发表情况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