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株高与产量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

文献综述: 小麦数量性状分子标记研究进展第1-24页
 1 传统数量遗传研究进展第8-9页
  1.1 数量性状的特点第8页
  1.2 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第8-9页
  1.3 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第9页
 2 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第9-18页
  2.1 分子标记第10-12页
   2.1.1 常用的分子标记的种类第10页
   2.1.2 常用分子标记的比较第10-12页
  2.2 作图群体第12-13页
  2.3 遗传连锁图的构建第13-14页
  2.4 QTL定位方法第14-18页
   2.4.1 单一标记分析法(Individual Marker Mapping,IMM)第14-15页
   2.4.2 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第15-16页
   2.4.3 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第16-17页
   2.4.4 QTL定位的混合线性模型方法第17-18页
  2.5 构图及分析软件第18页
 3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应用第18-22页
  3.1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第18-22页
  3.2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的应用第22页
  3.3 分子标记在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22页
 4 展望第22-24页
小麦株高及产量性状的分子标记的研究第24-44页
 1 引言第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2.1 材料第24-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2.1.2 SSR引物第25页
  2.2 方法第25-28页
   2.2.1 田间实验第26页
   2.2.2 田间实验数据库的建立及分析第26页
   2.2.3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第26-27页
   2.2.4 SSR检测方法第27-28页
   2.2.5 群体基因型数据库的建立及分布第28页
   2.2.6 QTL定位及效应分析第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41页
  3.1 亲本及其F_2、F_3群体的性状表型值第28-29页
  3.2 群体基因频率分布分析结果第29-31页
  3.3 SSR分析结果第31-33页
   3.3.1 亲本间多态性的检测第31页
   3.3.2 分离群体基因型的检测第31-33页
  3.4 SSR连锁图谱构建第33-35页
  3.5 单一标记分析结果第35-37页
   3.5.1 SAS PROC GLM分析结果第35-36页
   3.5.2 QTL cartographer分析结果第36页
   3.5.3 两种单一标记分析方法结果的比较第36-37页
  3.6 区间作图分析结果第37-40页
   3.6.1 MAPMAKER/QTL分析结果第37页
   3.6.2 QTL cartographer分析结果第37-40页
  3.7 单一标记分析法和区间作图分析法结果的比较第40-41页
  3.8 性状相关性分析第41页
 4 讨论第41-42页
 5 结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51页
英文摘要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算机辅助教学对高一学生创造性思维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湖北省幼儿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