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第5-8页 |
二、 本课题研究的可能性和方法论基础 | 第8-13页 |
三、 本文的主要观点和新意 | 第13-16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人生本体论前史 | 第16-39页 |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生论和人生本体论 | 第16-21页 |
第二节 中世纪神学人生本体论 | 第21-24页 |
第三节 十四——十八世纪西欧各国人生本体论 | 第24-31页 |
第四节 十八——十九世纪德国人生本体论 | 第31-39页 |
第二章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主体本体论 | 第39-6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人生主体本质探索的思路历程 | 第39-44页 |
第二节 人生主体本体论的研究方法 | 第44-49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人生主体本体论的内在结构 | 第49-61页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体本体观的人生本体意义 | 第61-63页 |
第三章 “社会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人生活动本体论 | 第63-90页 |
第一节 人生活动动因论 | 第63-67页 |
第二节 人生活动条件论 | 第67-72页 |
第三节 人生活动发展论 | 第72-90页 |
第四章 “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是生活的乐趣”——人生价值本体论 | 第90-113页 |
第一节 人生价值存在的本体论 | 第90-99页 |
第二节 人生价值实现的本体论 | 第99-113页 |
第五章 马克思人生本体论的理论特质和当代价值 | 第113-122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人生本体论的理论特色 | 第113-115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人生本体论的历史地位 | 第115-119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人生本体论的当代意义 | 第119-122页 |
结束语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8页 |
后记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