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1.1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3-15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供需链及其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8-31页 |
2.1 供需链及其管理产生的背景 | 第18页 |
2.2 供需链的结构模型 | 第18-20页 |
2.2.1 供需链的定义 | 第19-20页 |
2.2.2 供需链上的流行为 | 第20页 |
2.3 供需链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 第20-22页 |
2.4 供需链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2.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供需链设计中的订单处理流程仿真模型研究 | 第31-57页 |
3.1 概述 | 第31-32页 |
3.2 代理理论 | 第32-38页 |
3.2.1 Agent的定义 | 第32页 |
3.2.2 Agent的类型与特性 | 第32-34页 |
3.2.3 Agent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 第34-35页 |
3.2.4 Agent的生命周期 | 第35-36页 |
3.2.5 多代理系统 | 第36-38页 |
3.3 订单处理流程实例分析 | 第38-39页 |
3.4 订单分解-匹配过程的有限状态机仿真 | 第39-46页 |
3.4.1 订单分解-匹配过程 | 第39-41页 |
3.4.2 有限状态机仿真模型 | 第41-46页 |
3.5 有限状态机仿真模型的实现 | 第46-55页 |
3.5.1 多代理应用构造平台简介 | 第46-47页 |
3.5.2 基于JAFMAS平台的有限状态机仿真模型的实现 | 第47-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供需链设计优化模型研究 | 第57-87页 |
4.1 概述 | 第57-59页 |
4.2 供需链设计优化方法 | 第59-64页 |
4.2.1 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 | 第59-60页 |
4.2.2 动态规划 | 第60页 |
4.2.3 遗传算法 | 第60-64页 |
4.3 链式供需链的设计优化研究 | 第64-70页 |
4.3.1 链式供需链设计过程分析 | 第64-66页 |
4.3.2 链式供需链设计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66-69页 |
4.3.3 动态规划求解方法 | 第69-70页 |
4.4 网状供需链的设计优化研究 | 第70-85页 |
4.4.1 Petri网理论 | 第71-75页 |
4.4.2 基于约束的遗传算法 | 第75-77页 |
4.4.3 网状供需链设计优化原型测试系统 | 第77-78页 |
4.4.4 实例分析及数值仿真计算 | 第78-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供需链的复杂性问题研究 | 第87-103页 |
5.1 概述 | 第87-89页 |
5.2 供需链复杂性概念 | 第89-90页 |
5.3 熵理论及其与信息和复杂性的相互关系 | 第90-94页 |
5.3.1 供需链系统的通信模型 | 第91-92页 |
5.3.2 离散信源不确定性量度——熵 | 第92页 |
5.3.3 二元联合信源的不确定性量度——共熵 | 第92-94页 |
5.4 实例分析及数值仿真计算 | 第94-101页 |
5.4.1 离散信源的不确定性量度 | 第96-97页 |
5.4.2 二元联合信源的不确定性量度 | 第97-99页 |
5.4.3 系统不确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结论 | 第99-10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03-104页 |
6.2 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117-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英文缩略词汇表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