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目录 | 第14-19页 |
符号说明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 | 第21-41页 |
·垃圾的定义 | 第21-22页 |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 第22-30页 |
·填埋法 | 第23-24页 |
·堆肥法 | 第24页 |
·焚烧法 | 第24-29页 |
·直接焚烧 | 第25页 |
·控气燃烧 | 第25-26页 |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 | 第26页 |
·垃圾衍生燃料制造工艺及燃烧工艺 | 第26-29页 |
·其它处理方法 | 第29页 |
·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 | 第29-30页 |
·直接焚烧工艺与RDF工艺的对比 | 第30-32页 |
·选题理由 | 第32-3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33页 |
·附录A:煤与RDF混烧在国外的运行经验及综合评价 | 第33-37页 |
·喷粉炉和抛煤炉混烧工业试验 | 第33-34页 |
·流化床混烧的工业运行经验 | 第34-36页 |
·综合评价 | 第36-37页 |
·附录B:二恶英的主要来源 | 第37-38页 |
·附录C:可参考的尾气排放标准 | 第38-39页 |
·本章小节 | 第39-41页 |
第二章 流化床反应装置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 第41-59页 |
·流化床反应器装置 | 第41-49页 |
·气路系统 | 第41-42页 |
·流化床主体反应器 | 第42-44页 |
·电加热炉及测温控温系统 | 第44-46页 |
·给料系统 | 第46-47页 |
·除尘系统 | 第47-49页 |
·旋风除尘器 | 第48页 |
·袋式除尘器 | 第48-49页 |
·气体采样系统 | 第49页 |
·冷态流化床装置 | 第49页 |
·设备计算 | 第49-56页 |
·流化速度 | 第50-52页 |
·旋风除尘器计算 | 第52-54页 |
·转子流量计的选取和计算 | 第54-55页 |
·进料器的标定 | 第55-56页 |
·喷粉器及其附件的选型 | 第56页 |
·附录A:流化床设计依据 | 第56-58页 |
·本章小节 | 第58-59页 |
第三章 煤与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流化床混燃试验研究 | 第59-97页 |
·引言 | 第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73页 |
·流化床反应装置 | 第59-60页 |
·样品制备 | 第60-61页 |
·流化床床料 | 第60页 |
·燃料和垃圾衍生燃料(RDF) | 第60页 |
·石灰石 | 第60-61页 |
·X射线衍射仪(XRD)灰分分析 | 第61页 |
·气体分析 | 第61-62页 |
·烟气分析仪 | 第61页 |
·离子色谱仪 | 第61页 |
·红外光谱仪 | 第61-62页 |
·物料衡算 | 第62-73页 |
·理论空气量值的求取 | 第63-64页 |
·混合燃料的理论空气量 | 第64-65页 |
·CO_2含量的计算 | 第65-66页 |
·喷粉器带入空气量 | 第66-67页 |
·流化空气量的选取 | 第67-69页 |
·燃料进量的选取 | 第69-71页 |
·石灰石量的选取 | 第71页 |
·废气量的计算 | 第71-73页 |
·飞灰量和底灰量的测定 | 第73页 |
·物料衡算结果 | 第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93页 |
·氯和硫在烟气、飞灰和底灰中的分布 | 第74-76页 |
·床层温度对煤与RDF混烧的影响 | 第76页 |
·床层压降和初始流化速度的测定 | 第76-79页 |
·床内的纵向温度分布 | 第79页 |
·过剩空气量对煤与RDF混烧的影响 | 第79-84页 |
·尾气中各种气体成分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84-85页 |
·不同RDF掺混量对燃烧的影响 | 第85-91页 |
·RDF掺混量对尾气中气体组成的影响 | 第86-88页 |
·RDF掺混量对飞灰和底灰成分的影响 | 第88-91页 |
·物料的颗粒特性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附录A:美国环保局EPA Method 0051 方法简介 | 第95页 |
·附录B:离子色谱方法简介 | 第95-97页 |
第四章 石灰石脱除SO_2和HCl气体的研究 | 第97-153页 |
·引言 | 第97-98页 |
·实验部分 | 第98-110页 |
·实验设备 | 第98-103页 |
·热天平分析仪 | 第98-99页 |
·气体分析仪 | 第99-100页 |
·常压流化床燃烧炉试验台装置 | 第100-101页 |
·实验室规模流化床反应器 | 第101-103页 |
·离子色谱仪 | 第10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103页 |
·实验样品及制备 | 第103-105页 |
·石灰石样品 | 第103页 |
·燃料煤 | 第103-104页 |
·钢瓶气 | 第104-105页 |
·纯碳酸钙样品 | 第105页 |
·亚硫酸钙(CaSO_3)的制备 | 第105页 |
·实验内容 | 第105-110页 |
·热天平的校准 | 第105-106页 |
·CaO与酸性气体HCl和SO_2的热天平实验 | 第106页 |
·石灰石与酸性气体HCl和SO_2的热天平实验 | 第106页 |
·变升温速率实验 | 第106-107页 |
·CaO与酸性气体的等温反应实验 | 第107-108页 |
·CaO与酸性气体的非等温反应实验 | 第108-110页 |
·实验室规模流化床实验 | 第110页 |
·流化床试验台高氯煤燃烧实验 | 第11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49页 |
·升温速率对石灰石煅烧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温度对CaO脱硫利脱氯的影响 | 第112-121页 |
·温度对CaO与HCl反应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温度对CaO与SO_2反应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温度对CaO与SO_2+O_2反应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温度对CaO与SO_2+HCl反应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温度对CaO与SO_2+HCl+O_2反应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各种气体组合汇总及分解合成结果 | 第120-121页 |
·热重-气体分析仪联用技术的开发 | 第121-127页 |
·热天平-气体分析仪的连结 | 第122-123页 |
·样品量的选择 | 第123-125页 |
·CaO与SO_2反应的机理 | 第125-126页 |
·有氧气存在时CaO与SO_2的反应机理 | 第126-127页 |
·等温动力学与非等温动力学 | 第127-128页 |
·等温反应起始点的选取 | 第128-130页 |
·等温条件下温度对CaO脱氯反应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等温条件下CaO与HCl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求取 | 第131-134页 |
·温度对石灰石脱氯反应的影响 | 第134-136页 |
·温度对石灰石脱硫反应的影响 | 第136-137页 |
·流化床条件下温度对石灰石脱硫脱氯的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流化床条件下HCl对石灰石脱硫的影响 | 第138-141页 |
·流化床床温对HCl和SO_2析出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钙硫摩尔比对石灰石脱硫脱氯的影响 | 第142-144页 |
·流化床床温对石灰石脱除SO_2和HCl的影响 | 第144-146页 |
·流化床床温对飞灰和底灰中的氯含量的影响 | 第146-148页 |
·空气量对石灰石脱除HCl和SO_2气体的影响 | 第148-149页 |
·结论 | 第149-150页 |
·本章小节 | 第150-151页 |
·附录A 气体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 第151-153页 |
第五章 不均匀布风内循环流化床的研制与开发 | 第153-167页 |
·引言 | 第153-154页 |
·各种形式的内循环流化床 | 第154-157页 |
·实验部分 | 第157-160页 |
·气体分布板 | 第158-160页 |
·冷态实验 | 第160页 |
·热态实验 | 第1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60-165页 |
·内循环现象 | 第161页 |
·气体压降的变化 | 第161-162页 |
·开孔率的影响 | 第162-163页 |
·内循环流化床燃烧炉尾气成分的变化 | 第163-164页 |
·内循环流化床燃烧炉飞灰和底灰成分的变化 | 第164-165页 |
·结论 | 第165页 |
·本章小节 | 第165-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83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3-184页 |
个人简历 | 第184-18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和专利 | 第185-187页 |
致谢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