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碰撞中的和谐--法院与传媒关系探析
导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法院与传媒关系的形成 | 第10-16页 |
一、 传媒为何找上法院 | 第10-11页 |
(一) 受众实现知情权的要求 | 第10页 |
(二) 传媒有接近司法的天然倾向 | 第10-11页 |
二、 传媒为何能够找上法院 | 第11-15页 |
(一) 大众传媒拥有骄人的社会影响力 | 第11-12页 |
(二) 传媒具有法院不能缺少的效能 | 第12-15页 |
1 、大众传媒的基本效能 | 第12-13页 |
2 、传媒的监督职能 | 第13-15页 |
三、 找上法院后传媒如何影响法院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对法院和传媒关系的分析 | 第16-42页 |
一、 对法院与传媒一般关系的分析 | 第16-24页 |
(一) 一般关系类型 | 第17页 |
(二) 法院与传媒冲突的根源 | 第17-20页 |
1 、公平审判的内容和意义 | 第18页 |
2 、新闻自由的内容和意义 | 第18-20页 |
3 、两种价值的非对抗性 | 第20页 |
(三) 法院与传媒和谐的基础 | 第20-21页 |
1 、社会目标的一致性 | 第20-21页 |
2 、社会结构中的相互依赖性 | 第21页 |
(四) 对冲突与和谐的辨证认识 | 第21-24页 |
1 、对传媒言论主观性的认识 | 第22-23页 |
2 、对记者法律素质的认识 | 第23页 |
3 、对传媒易为商业利益所驱动的认识 | 第23-24页 |
二、 对我国法院与传媒关系的分析 | 第24-42页 |
(一) 关系的具体表现形态:从强强合作到司法压制 | 第24-27页 |
(二) 当前对法院与传媒关系的不同认识 | 第27-29页 |
1 、法律界多数人士所持的观点 | 第28页 |
2 、一般社会公众的观点 | 第28-29页 |
(三) 公众立场的背景分析 | 第29-31页 |
1 、不利于司法的社会情绪 | 第29-30页 |
2 、传媒的“中国特色性” | 第30页 |
3 、寻求法外救济的历史积习 | 第30-31页 |
(四) 传媒接近司法的利弊分析 | 第31-42页 |
1 、传媒接近、评论司法活动的积极作用 | 第32-38页 |
2 、传媒滥用权利造成的消极影响 | 第38-42页 |
第三章 调整法院与传媒关系的法律机制 | 第42-57页 |
一、 国外调整法院和传媒关系的实践 | 第43-49页 |
(一) 英国调整法院和传媒关系的实践 | 第43-44页 |
(二) 美国调整法院与传媒关系的实践 | 第44-49页 |
二、 我国调整法院和传媒关系的实践 | 第49-51页 |
(一) 历史上调整法院与传媒关系的法律规定 | 第49-50页 |
(二) 当前调适法院与传媒关系的政策、规范 | 第50-51页 |
三、 调整法院和传媒关系的原则、制度构想 | 第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