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页 |
第一章 新闻采访权理论中几个争论的问题 | 第10-25页 |
第一节 采访权是权力还是权利 | 第10-15页 |
一、 第四种权力 | 第11-12页 |
二、 采访权乃权利而非权力 | 第12页 |
三、 采访权是权力、权利二者特征兼而有之 | 第12-15页 |
第二节 新闻采访权的价值取向 | 第15-17页 |
一、 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 第16-17页 |
二、 既要发表多数人的意见,更要注意保护少数人发表言论的权利 | 第17页 |
第三节 隐性采访权的合法性辩析 | 第17-21页 |
一、 赞同隐性采访是合法的,理应属于记者的权利 | 第18-19页 |
二、 对待犯罪行为的隐性采访是合法的 | 第19页 |
三、 隐性采访的合法性在不同情形下要区分对待 | 第19-21页 |
第四节 采访权具有多重性 | 第21-25页 |
一、 在公开场合,采访权表现出的是一种消极的权利 | 第21-23页 |
二、 在特定的场合,采访权表现出的是一种积极的权利 | 第23页 |
三、 在某些特殊情形下,采访权表现出的是一种约定的权利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新闻采访权立法中的几个问题 | 第25-37页 |
第一节 新闻采访权的立法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一、 采访权的立法现状 | 第25-26页 |
二、 第四媒体采访权的立法现状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立法中的不足 | 第27-34页 |
一、 禁止性规范要远远大于授权性规范 | 第27-31页 |
二、 采访权遭到侵害时,缺乏有效的法律进行救济 | 第31-34页 |
第三节 新闻采访权立法中的空白《新闻法》 | 第34-37页 |
一、 政治、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具备制定《新闻法》的条件 | 第34-36页 |
二、 新闻立法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新闻采访权与其他权利的关系 | 第37-48页 |
第一节 新闻采访权与人格权的关系 | 第38-43页 |
一、 新闻采访权与人格权的冲突 | 第38-41页 |
二、 新闻采访权与人格权的平衡 | 第41-43页 |
第二节 新闻采访权与隐匿权 | 第43-48页 |
一、 隐匿权的特殊性 | 第44-45页 |
二、 隐匿权引起的冲突与平衡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新闻采访权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 第48-60页 |
第一节 观念滞后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地方保护主义对新闻采访权的阻挠 | 第49-52页 |
第三节 记者滥用采访权 | 第52-53页 |
第四节 方法与对策 | 第53-60页 |
一、 新闻体制急需改革 | 第54-55页 |
二、 更新观念 | 第55-56页 |
三、 提高记者的素质 | 第56-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