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7-9页 |
2. 实验研究 | 第9-18页 |
2.1 材料 | 第9-10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9页 |
2.1.2 饲料及饲养环境 | 第9页 |
2.1.3 实验药物与主要试剂 | 第9-10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1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0-12页 |
2.2.1 造模方法 | 第10页 |
2.2.2 分组方法 | 第10页 |
2.2.3 给药方法 | 第10-11页 |
2.2.4 测试方法 | 第11-12页 |
2.2.5 统计方法 | 第12页 |
2.3 结果分析 | 第12-17页 |
2.3.1 一般状态观察 | 第12页 |
2.3.2 DM控制情况 | 第12-14页 |
2.3.3 对骨代谢和骨重建的影响 | 第14-17页 |
2.3.4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第17页 |
2.4 小结 | 第17-18页 |
3. 讨论 | 第18-31页 |
3.1 DO的中医认识 | 第18-21页 |
3.1.1 “肾主骨”与“骨痿” | 第19页 |
3.1.2 消渴与骨痿 | 第19-20页 |
3.1.3 治疗大法的确立 | 第20页 |
3.1.4 补肾壮骨胶囊组方原则 | 第20-21页 |
3.2 动物模型评价 | 第21页 |
3.3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 第21-23页 |
3.4 补肾壮胶囊防治DO的机理探讨 | 第23-31页 |
3.4.1 恢复调节胰岛功能 | 第23-24页 |
3.4.2 调节骨代谢 促进骨形成 改善骨重建 | 第24-25页 |
3.4.3 促进成骨细胞c-fos蛋白的表达 | 第25-27页 |
3.4.4 降低骨胶原AGEs含量 | 第27-28页 |
3.4.5 提高骨生物力学特性 | 第28-30页 |
3.4.6 改善血流变异常和微循环障碍 加强骨组织营养 | 第30-31页 |
4. 结 语 | 第31页 |
5. 致 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9页 |
附 图 | 第39-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