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 第1-20页 |
1.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落锤式弯沉仪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参数评定的测试方法 | 第20-29页 |
2.1 落锤式弯沉仪的基本构造 | 第20-21页 |
2.2 FWD的基本原理 | 第21-24页 |
2.3 FWD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参数评定的测试方法 | 第24-27页 |
2.3.1 测试位置 | 第24-25页 |
2.3.2 测试时间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理论弯沉曲线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参数分析 | 第29-41页 |
3.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理论弯沉 | 第29-33页 |
3.1.1 弹性地基板理论模型 | 第29-30页 |
3.1.2 路面理论弯沉的精确计算公式 | 第30-31页 |
3.1.3 路面理论弯沉的近似计算公式 | 第31-33页 |
3.2 基于理论弯沉曲线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参数分析 | 第33-34页 |
3.3 计算示例 | 第34-37页 |
3.3.1 路面理论弯沉计算 | 第34-35页 |
3.3.2 路面结构参数计算 | 第35-37页 |
3.4 地基模型和路面弯沉曲线对路面结构参数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37-39页 |
3.4.1 地基模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2 路面弯沉曲线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实测弯沉曲线的路面结构参数分析 | 第41-59页 |
4.1 测试路段及测试条件 | 第41-42页 |
4.2 位移传感器位置对路面结构参数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42-46页 |
4.2.1 Winkler地基模型 | 第42-44页 |
4.2.2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 第44-46页 |
4.3 地基模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1 相对刚度半径 | 第47页 |
4.3.2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弹性模量 | 第47-48页 |
4.4 路面实际工作状态与理论模型之间的差异 | 第48-51页 |
4.4.1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弹性模量(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 第49页 |
4.4.2 地基回弹模量 | 第49-50页 |
4.4.3 地基反应模量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附表: 试验路段采用落锤式弯沉仪所测得的路面弯沉值 | 第53-59页 |
第五章 基于FWD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力评定方法 | 第59-69页 |
5.1 我国现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 | 第59-63页 |
5.1.1 设计数据输入 | 第60-61页 |
5.1.2 应力计算 | 第61-62页 |
5.1.3 判断调整 | 第62-63页 |
5.2 路面结构参数对荷载疲劳应力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 路面结构参数对温度疲劳应力的影响 | 第64-66页 |
5.3.1 基顶计算回弹模量E_(tc_T) | 第64-65页 |
5.3.2 对板相对刚度半径l_(e-FWD)的修正 | 第65-66页 |
5.3.3 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温度应力σ_(tm) | 第66页 |
5.4 采用FWD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力评定方法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