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观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策略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引言 | 第8-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8-9页 |
| ·圆锥曲线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9-10页 |
| ·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 第12-13页 |
| 2. 关于圆锥曲线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 第13-18页 |
| ·关于圆锥曲线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的演变 | 第13-15页 |
| ·现行教材关于圆锥曲线教学内容和目标 | 第15-18页 |
| 3. 建构主义教学观概述 | 第18-23页 |
| ·简介建构主义 | 第18-19页 |
|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 第19-23页 |
|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 第19-20页 |
|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 第20-22页 |
| ·运用建构主义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 第22-23页 |
| 4. 影响圆锥曲线的学习因素的调查及分析 | 第23-27页 |
| ·调查目的 | 第23页 |
|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 ·调查内容及方式 | 第23-24页 |
| ·调查数据统计表 | 第24页 |
| ·调查分析 | 第24-27页 |
| 5. 建构观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策略 | 第27-71页 |
| ·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 | 第27-28页 |
| ·教学策略的界定 | 第28-29页 |
| ·建构观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策略 | 第29-71页 |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 第29-38页 |
| ·设置问题情景,引起学习兴趣 | 第29-32页 |
| ·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 第32-34页 |
| ·运用辅助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 第34-35页 |
| ·渗透审美观念,培养学习兴趣 | 第35-37页 |
| ·鼓励质疑错误,巩固学习兴趣 | 第37-38页 |
| ·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的策略 | 第38-53页 |
| ·注重讲练结合,深刻理解概念 | 第39-45页 |
| ·揭示内在联系,牢固掌握相关结论 | 第45-50页 |
| ·设计五个步骤,精心组织练习 | 第50-52页 |
| ·积极主动参与,学生自主命题 | 第52-53页 |
|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 第53-62页 |
| ·借助直观图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 第54-55页 |
| ·揭示变量之间关系,渗透函数方程思想 | 第55-56页 |
| ·注重问题异同,渗透整体与分类思想 | 第56-58页 |
| ·抓住问题联系,渗透化归与转换的思想 | 第58-60页 |
| ·分析相似属性,渗透类比思想 | 第60-62页 |
| ·归纳典型解题方法的策略 | 第62-69页 |
| ·关于求曲线方程问题的基本策略 | 第62-64页 |
| ·关于解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的基本策略 | 第64-65页 |
| ·关于求解最值问题的基本策略 | 第65-67页 |
| ·关于确定参数范围问题的基本策略 | 第67-68页 |
| ·关于解圆锥曲线的应用问题的基本策略 | 第68-69页 |
|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 第69-71页 |
| ·深入钻研教材,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 | 第69-70页 |
| ·指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 第70-71页 |
| 6. 建构观下的圆锥曲线的教学实验 | 第71-73页 |
| ·实验目的 | 第71页 |
| ·实验对象 | 第71页 |
| ·实验过程 | 第71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2页 |
| ·实验的不足及研究的展望 | 第72-73页 |
| 7. 教学案例 | 第73-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附录 | 第84-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