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1 绪论 | 第12-29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植被覆盖度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4-27页 |
| ·植被覆盖度监测方法进展 | 第14-21页 |
| ·基于时序遥感数据集的植被动态变化监测方法进展 | 第21-23页 |
| ·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法综述 | 第23-27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2 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模型构建 | 第29-38页 |
| ·像元二分模型 | 第29-30页 |
| ·遥感信息的选取 | 第30-32页 |
| ·利用NDVI 估算植被覆盖度 | 第32-34页 |
| ·NDVIsoil 与NDVIveg 的取值 | 第34-38页 |
| ·方案一 | 第35-37页 |
| ·方案二 | 第37-38页 |
| 3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准备 | 第38-5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38-41页 |
|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概况 | 第38-39页 |
| ·海河流域研究区概况 | 第39-41页 |
| ·数据准备与处理 | 第41-51页 |
| ·野外观测数据 | 第41-44页 |
| ·遥感数据与处理 | 第44-48页 |
| ·辅助数据 | 第48-51页 |
| 4 植被覆盖度计算 | 第51-60页 |
| ·典型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计算 | 第51-58页 |
| ·切割影像并删除云覆盖区域 | 第51-52页 |
| ·计算NDVI | 第52页 |
| ·提取各土地覆盖、土壤类型的NDVI | 第52-53页 |
| ·制作NDVI soil 和NDVIveg 参数图 | 第53-56页 |
| ·计算植被覆盖度 | 第56-57页 |
| ·结合环境星影像的植被覆盖度估算结果 | 第57页 |
| ·结果验证 | 第57-58页 |
|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和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计算 | 第58-60页 |
| 5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 | 第60-67页 |
| ·植被覆盖度总体特征 | 第60-62页 |
| ·植被覆盖度空间分析 | 第62-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6 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 | 第67-73页 |
| ·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方法——斜率法 | 第67页 |
| ·平均年最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67-70页 |
| ·空间分布特征 | 第67-68页 |
| ·时间序列变化趋势 | 第68-70页 |
| ·植被覆盖度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分析 | 第70-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附录A 典型研究区土地覆盖分类系统 | 第81-82页 |
| 作者简历 | 第82-8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