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1页 |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9页 |
|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9-10页 |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14页 |
| ·研究区的位置 | 第11-12页 |
|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 | 第12-13页 |
| ·研究区的范围 | 第13-14页 |
| 第三章 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岩石类型及沉积相 | 第14-29页 |
| ·奥陶系地层特征 | 第14页 |
|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地层 | 第14-16页 |
| ·岩石类型 | 第16-28页 |
| ·岩石结构与构造 | 第17-18页 |
| ·白云石特征 | 第18-24页 |
| ·蒸发岩 | 第24-28页 |
| ·沉积相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苏里格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成岩作用 | 第29-52页 |
| ·成岩环境 | 第29-31页 |
| ·近地表成岩环境(海底、大气水和混合水环境) | 第29-30页 |
| ·浅埋藏成岩环境 | 第30页 |
| ·表生成岩环境和浅—中成岩环境 | 第30页 |
| ·深埋藏成岩环境 | 第30-31页 |
| ·成岩环境演化 | 第31-32页 |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32-50页 |
| ·压实作用 | 第32页 |
| ·压溶作用 | 第32-33页 |
| ·白云石化作用 | 第33-44页 |
| ·胶结作用 | 第44-47页 |
| ·交代作用 | 第47页 |
| ·溶蚀作用 | 第47-48页 |
| ·岩溶作用 | 第48-49页 |
| ·去白云石化作用 | 第49-50页 |
| ·成岩序列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 第52-67页 |
|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52-54页 |
| ·物性特征 | 第54-60页 |
| ·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 ·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及特征 | 第55-60页 |
| ·储层特征在平面上的变化 | 第60-62页 |
| ·孔隙度在平面上的变化 | 第60页 |
| ·渗透率在平面上的变化 | 第60-61页 |
| ·储层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 | 第61-62页 |
|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 | 第62-64页 |
| ·有利区块预测 | 第64-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 附录 | 第73-79页 |
| 图版Ⅰ | 第75-76页 |
| 图版Ⅱ | 第76-77页 |
| 图版Ⅲ | 第77-78页 |
| 图版Ⅳ | 第78页 |
| 图版Ⅴ | 第78-79页 |
| 详细摘要 | 第79-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