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国内外关于语音发声模型仿真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语音产生的生理过程及系统构成 | 第12-20页 |
·语音产生的生理过程 | 第12-14页 |
·语音的声源特性 | 第14-16页 |
·语音的声道传输特性 | 第16-18页 |
·语音的辐射特性 | 第18-20页 |
第三章 语音产生的系统模型 | 第20-36页 |
·浊音产生的双质体激励源模型 | 第20-26页 |
·声带的弹性性质 | 第22页 |
·声带的粘性损耗性质 | 第22-23页 |
·沿声门压力分布 | 第23-25页 |
·声门的等效电路描述 | 第25-26页 |
·声带振动的压力关系及振动方程 | 第26页 |
·基于声管级联的简化传输线声道模型 | 第26-33页 |
·声感“L”的推导 | 第28页 |
·声阻“R”的推导 | 第28-30页 |
·声容“C”的推导 | 第30页 |
·单段有损均匀声管的T型电路等效 | 第30-32页 |
·多管级联声道模型及其电路等效 | 第32-33页 |
·唇辐射模型及其电路等效 | 第33-34页 |
·浊音产生的系统网络模型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仿真过程及实验结果 | 第36-50页 |
·系统模型参数及仿真参数设定 | 第36-37页 |
·典型声门条件下中性元音/(?)/的波形图及其分析 | 第37-39页 |
·声道参数对共振峰分布的统计分析 | 第39-47页 |
·声道参数法合成元音音素示例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0-52页 |
·全文总结 | 第50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今后的进一步工作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