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 第13-15页 |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 第15-16页 |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30页 |
·道路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17-24页 |
·车的因素 | 第24-26页 |
·驾驶员的因素 | 第26-29页 |
·交通环境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交通流特性分析方法 | 第33-50页 |
·施工前高速公路交通特性 | 第33-43页 |
·交通流特性 | 第34-39页 |
·车流运行特性 | 第39-41页 |
·交通流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 第41-43页 |
·施工期间高速公路交通特性 | 第43-49页 |
·施工区道路特性 | 第43-45页 |
·施工区驾驶员特性 | 第45-47页 |
·施工区交通流特性 | 第47-48页 |
·施工区通行能力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运行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 第50-74页 |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 第50-63页 |
·为保障边施工边通车,主线施工拟定了三个方案 | 第53-61页 |
·107 国道驻马店地区服务水平 | 第61-63页 |
·施工区车辆限速 | 第63-68页 |
·限速值的确定 | 第64-66页 |
·高速公路车速控制 | 第66-68页 |
·大货分流 | 第68-69页 |
·提高施工区安全的其他措施 | 第69-70页 |
·施工人员安全 | 第69页 |
·夜间施工的安全 | 第69-70页 |
·道路线形设计(IHSDM 道路安全设计)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道路安全设施 | 第74-96页 |
·安全护栏 | 第74-81页 |
·护栏的设计条件 | 第75-77页 |
·护栏的设置原则 | 第77-78页 |
·护栏设置要求 | 第78-81页 |
·新型护栏设计 | 第81页 |
·交通标志标线 | 第81-87页 |
·交通标志 | 第84-85页 |
·道路交通标线 | 第85-87页 |
·防眩设施 | 第87-89页 |
·路侧安全 | 第89-94页 |
·路侧安全设计 | 第89-90页 |
·施工区的路侧安全设计 | 第90-94页 |
·道路施工安全设施 | 第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交通安全评价 | 第96-114页 |
·施工区微观交通仿真 | 第96-98页 |
·安保措施分析评价 | 第98-106页 |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98-99页 |
·改扩建工程交通安全微观评价 | 第99-100页 |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100-104页 |
·安全评价模型 | 第104-106页 |
·灰色理论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 第106-112页 |
·指标的筛选 | 第107页 |
·指标的确定 | 第107-109页 |
·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109-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主要结论 | 第114-115页 |
·展望及下一步工作 | 第115-11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附录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