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不同杉木林经营模式的凋落物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1 前言第14-15页
2 研究综述第15-22页
   ·凋落物的含义及其研究历史第15-16页
     ·凋落物的含义第15页
     ·凋落物的研究历史第15-16页
   ·凋落物量的研究第16-17页
   ·凋落物养分的研究第17-18页
   ·凋落物分解研究第18-19页
   ·凋落物的生态功能第19-21页
     ·凋落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第19-20页
       ·凋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9-20页
       ·凋落物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第20页
     ·凋落物对幼苗更新生长的影响第20页
     ·凋落物对土壤生物的影响第20-21页
     ·凋落物对森林水分状况的影响第21页
   ·凋落物的研究方法第21-22页
3 自然概况第22-24页
4 研究方法第24-26页
   ·样地设置及凋落物的采集第24页
     ·样地设置第24页
     ·凋落物的收集第24页
     ·现存凋落物的收集第24页
   ·凋落物养分的测定方法第24-25页
     ·凋落物大量元素的测定方法第24页
     ·凋落物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第24-25页
   ·凋落物消失率常数和周转时间的计算第25页
   ·凋落物持水性能的测定方法第25-26页
     ·凋落物吸水性能的测定第25页
     ·持水性能各指标的计算方法第25-26页
   ·凋落物对酸雨缓冲性能的测定方法第26页
     ·凋落物 pH 值的测定方法第26页
     ·凋落物在加入模拟酸雨时电导率和无机离子的测定方法第26页
   ·数据处理第26页
5 结果分析第26-69页
   ·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动态变化第26-46页
     ·不同系统凋落物的年凋落量特征第26-32页
     ·不同系统凋落物总量季节变化特征第32-34页
       ·各系统凋落物总量的季节变化第32页
       ·各系统凋落物各组分季节变化第32-34页
     ·凋落物主要元素归还特征第34-40页
       ·主要元素含量比较第34-36页
       ·主要元素年归还量第36-37页
       ·主要元素归还量动态变化第37-40页
         ·氮素的归还量第37-38页
         ·磷素的归还量第38页
         ·钾素的归还量第38-39页
         ·钙素的归还量第39-40页
         ·镁素的归还量第40页
     ·凋落物的微量元素归还特征第40-46页
       ·微量元素平均含量特征第40-41页
       ·微量元素年归还量比较第41-43页
       ·微量元素归还量动态特征第43-46页
         ·铁素的归还量第43-44页
         ·锰素的归还量第44页
         ·铜素的归还量第44-45页
         ·锌素的归还量第45页
         ·铝素的归还量第45-46页
   ·各系统林地现存凋落物特征第46-61页
     ·现存凋落物凋落总量变化特征第46页
     ·不同系统现存凋落物组成特征第46-50页
     ·不同系统林地现存凋落物量动态变化特征第50-52页
       ·不同系统林地现存凋落物量月变化第50-51页
       ·不同系统林地现存凋落物各组分月变化第51-52页
     ·不同系统现存凋落物主要元素变化特征第52-57页
       ·主要元素年平均含量比较第52-54页
       ·主要元素归还量比较第54-55页
       ·主要元素贮量动态变化第55-57页
     ·不同系统现存凋落物微量元素量的变化特征第57-61页
       ·微量元素平均含量比较第57-58页
       ·微量元素贮量比较第58-60页
       ·微量元素贮量动态特征第60-61页
   ·各系统凋落物分解特征第61-62页
   ·不同生态系统凋落物持水性能比较第62-67页
     ·凋落物的持水动态第62-65页
       ·不同系统林下凋落物持水动态差异分析第62页
       ·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关系分析第62-63页
       ·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关系分析第63-65页
     ·凋落物的持水能力第65-67页
   ·不同系统凋落物对酸雨的缓冲性能第67-69页
     ·不同系统凋落物的 pH 值比较第67页
     ·不同系统凋落物对酸雨缓冲性能比较第67-68页
     ·不同模拟酸雨下各系统凋落物浸提液无机离子含量比较第68-69页
6 结论第69-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闽江北港滨水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番石榴炭疽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剂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