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论文--军事技术论文--武器、军用器材论文--武器技术一般性问题论文

某自动武器关键构件的动应力及疲劳分析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6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动应力研究概述第9-12页
     ·动应力研究方法概述第9-12页
     ·自动武器动应力研究现状概述第12页
   ·动应力的疲劳寿命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疲劳理论的发展第12-13页
     ·疲劳理论在枪械疲劳设计中的应用第13-15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2 动应力理论及LS-DYNA算法基础第16-27页
   ·振动理论简介第16-18页
     ·单自由度系统在任意变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16-17页
     ·多质点系统的振动第17-18页
   ·应力波理论简介第18-21页
     ·杆中一维纵波的控制方程第18-20页
     ·两根半无限长杆正撞击第20页
     ·弹性波在变截面杆中的反射与透射第20-21页
   ·显示动力分析软件LS-DYNA简介第21-22页
   ·LS-DYNA算法基础第22-26页
     ·LS-DYNA显示动力分析的算法原理第22-24页
     ·控制方程第24-25页
     ·LS-DYNA的接触算法第25页
     ·弹塑性材料模型和应力修正第25页
     ·LS-DYNA沙漏控制方法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枪机及机匣的动应力分析第27-41页
   ·不断壳情况下的动态应力分析第28-37页
     ·载荷分析第28页
     ·实体建模第28-29页
     ·材料模型及网格划分第29-32页
     ·约束及接触的定义第32页
     ·加载与求解过程控制第32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32-37页
   ·断壳情况下的动态应力分析第37-39页
     ·断壳情况下的壳机力分析第37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37-39页
   ·闭锁结构数值仿真结论第39-41页
     ·应力仿真结果第39-40页
     ·弹壳弹膛仿真结果分析第40-41页
4 枪机框突起部位的动应力分析第41-53页
   ·开锁过程分析第41页
   ·开锁前瞬间枪机框的后坐速度计算第41-46页
     ·气室压力的经验公式第41-42页
     ·时间系数b值的计算第42页
     ·机构参数a的计算第42-44页
     ·活塞自由后坐运动计算第44-45页
     ·开锁前瞬间枪机框的运动速度第45-46页
   ·实体零件的建模与简化第46-47页
   ·动应力数值模拟第47-49页
     ·材料模型和网格划分第47-48页
     ·约束条件和接触的定义第48页
     ·初始条件的添加和载荷的添加第48-49页
     ·求解和求解过程的控制第49页
   ·仿真结果分析结果第49-52页
     ·应力波在枪机框中的传播第49页
     ·开锁过程分析第49-50页
     ·枪机框突起的圆角部位应力时间历程分析第50-51页
     ·枪机框和机匣在开锁过程中的速度分析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5 枪机框突起疲劳寿命分析第53-73页
   ·疲劳基本理论第53-60页
     ·抗疲劳设计准则第53页
     ·现行疲劳设计方法第53-54页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简介第54-55页
     ·基于S-N曲线名义应力应变疲劳设计第55-56页
     ·基于ε-N曲线的局部应变疲劳设计第56-58页
     ·基于有限元疲劳设计的基本理论及疲劳的可视化技术第58-60页
   ·枪机框突起的参数化疲劳设计第60-70页
     ·考虑疲劳寿命的优化设计方法介绍第60页
     ·危险部位的应力状态分析第60-61页
     ·圆角尺寸为1.2时的疲劳寿命计算第61-65页
     ·圆角为其他尺寸时的寿命分析及比较第65-69页
     ·结论第69-70页
   ·考虑刀痕的枪机框突起的疲劳寿命预测第70-72页
     ·30CrMnMoTiA的力学性能第70-71页
     ·寿命估算步骤第71-72页
     ·结论第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结论第73-74页
   ·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控发射能量新型防暴枪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刚柔耦合系统发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