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思路与框架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选择基础设施PPP 模式中特许权获得者的相关分析 | 第17-29页 |
| ·基础设施 PPP 模式 | 第17-24页 |
| ·基础设施 | 第17-18页 |
| ·PPP 模式 | 第18-22页 |
| ·基础设施PPP 模式项目的相关参与方 | 第22-24页 |
| ·PPP 特许权协议结构以及合同属性 | 第24-25页 |
| ·PPP 特许权协议结构 | 第24-25页 |
| ·PPP 特许权合同属性 | 第25页 |
| ·特许权期限与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 ·特许权期限 | 第25-26页 |
| ·特许权期限的影响因素 | 第26页 |
| ·实施 PPP 模式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第26-28页 |
| ·实施PPP 建设模式面临的挑战 | 第26-27页 |
| ·顺利实施PPP 建设模式的对策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选择特许权获得者的总体设计 | 第29-44页 |
| ·采购程序 | 第29-32页 |
| ·PPP 模式建设工程招投标方式 | 第29-30页 |
| ·选取特许权获得者的程序设置 | 第30-32页 |
| ·基于企业 PMM 评标指标体系 | 第32-36页 |
| ·项目管理成熟度及模型比较研究 | 第32-33页 |
| ·面向投标企业的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3-36页 |
| ·评标方法 | 第36-43页 |
|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 第36-40页 |
| ·无标底的两阶段招标评标方法 | 第40-41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基础设施PPP 模式特许权协议谈判 | 第44-51页 |
| ·PPP 特许权协议谈判的部门组成 | 第44-45页 |
| ·PPP 特许协议谈判 | 第45-47页 |
| ·PPP 特许协议谈判的特点 | 第45-46页 |
| ·PPP 特许协议谈判的原则 | 第46页 |
| ·PPP 特许协议谈判方法 | 第46-47页 |
| ·PPP 特许权协议谈判内容 | 第47-50页 |
| ·PPP 实施的关键性成功因素 | 第47-48页 |
| ·PPP 特许协议谈判的主要内容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基础设施PPP 模式的风险分担 | 第51-67页 |
| ·各个参与方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 第51-53页 |
| ·影响PPP 项目风险分配的因素 | 第51页 |
| ·东道国政府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51-52页 |
| ·项目承建商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52页 |
| ·项目运营商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52页 |
| ·项目出资方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52-53页 |
| ·PPP 项目各参与方的风险应对措施 | 第53-55页 |
| ·东道国政府的主要风险应对措施 | 第53-54页 |
| ·项目承建商的主要风险应对措施 | 第54页 |
| ·项目运营商的主要风险应对措施 | 第54-55页 |
| ·项目出资方的主要风险应对措施 | 第55页 |
| ·风险分担原则及流程分析 | 第55-61页 |
| ·风险分担原则分析 | 第55-56页 |
| ·风险分担经济分析 | 第56-57页 |
| ·风险分担流程分析 | 第57-61页 |
| ·风险分担 | 第61-66页 |
| ·风险确认与归类 | 第61-63页 |
| ·风险分担结果 | 第63-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