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机制的博弈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3页
     ·国内外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相关研究第10页
     ·国内外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和管理的相关研究第10-11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1-12页
     ·述评第12-13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研究思路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4-16页
第2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及审计博弈的理论分析第16-24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概念第16-17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类第17-19页
     ·波娜柯娃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类第17-18页
     ·财政部对地方性政府性债务的划分第18-19页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成因第19-20页
     ·分税制改革的遗留问题: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第19页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不完善第19-20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理论基础第20-23页
     ·基于国家审计本质视角第20-21页
     ·基于国家监督视角第21-22页
     ·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第22-23页
   ·国家审计制度的博弈思想第23-24页
第3章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国际比较第24-32页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概况第24-26页
   ·美国地方性债务的概况第26-27页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状况第26页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第26-27页
   ·欧盟地方政府性债务概况第27-28页
     ·欧盟地方政府债务总体状况第27页
     ·欧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第27-28页
   ·日本地方政府性债务概况第28-30页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总体状况第28-29页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第29-30页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第30-32页
     ·努力探索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地方债务管理体制第30页
     ·明确规定债务管理机构第30页
     ·加强对地方债务的审计监督第30-32页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博弈分析第32-40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的基本博弈模型第32-34页
     ·博弈分析的基本信息第32-33页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第33-34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博弈扩展分析第34-40页
     ·提高所有参与者尽职工作的概率第34-36页
     ·降低参与者设租——寻租的概率第36页
     ·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第36-38页
     ·综合分析第38-40页
第5章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机制的构建第40-47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监督机制的设计问题第40-41页
   ·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重点关注问题第41-45页
     ·政府财政性支出审计第42-43页
     ·地方融资平台审计第43页
     ·土地出让金审计第43-45页
   ·创新国家审计工作方式方法第45-47页
     ·综合运用关口前移性审计和跟踪审计第45页
     ·运用制度合理性审计第45页
     ·实施政策执行效果审计第45-4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研究结论第47页
   ·研究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FDI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重庆市和上海市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民营企业政治社会资本与持续发展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