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森林资源动态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森林资源动态研究的方法 | 第14-16页 |
·国外森林资源动态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我国森林资源动态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森林资源的概念、范围和特点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0-22页 |
·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6页 |
·位置与范围 | 第22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条件 | 第22-24页 |
·地形地貌 | 第22-23页 |
·河流滨海水系 | 第23页 |
·土壤 | 第23页 |
·气候 | 第23页 |
·森林植被 | 第23-24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经济社会条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四章 2005年广西森林资源现状 | 第28-32页 |
·资源总量 | 第28-29页 |
·森林资源结构 | 第29-30页 |
·林种结构 | 第29页 |
·林龄结构 | 第29-30页 |
·树种结构 | 第30页 |
·森林分类情况 | 第30-31页 |
·生态公益林地 | 第30-31页 |
·商品林地 | 第31页 |
·森林生态状况 | 第31-32页 |
第五章 30年来广西各个时期的主要林业政策、重大林业生产活动及其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 第32-44页 |
·林业政策及其作用 | 第32-33页 |
·林业政策的含义 | 第32页 |
·林业政策的作用 | 第32-33页 |
·稳定山林权属及林权制度改革 | 第33-34页 |
·木材采伐与流通制度 | 第34-37页 |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 第34-35页 |
·木材流通制度 | 第35-37页 |
·林业税费制度 | 第37-38页 |
·造林灭荒绿化运动 | 第38-39页 |
·广西六大林业工程 | 第39-41页 |
·退耕还林 | 第39-40页 |
·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程 | 第40页 |
·珠防林、海防林等绿色工程 | 第40页 |
·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 第40-41页 |
·生态能源工程 | 第41页 |
·速丰林工程 | 第41页 |
·分类经营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1977-2005年广西森林资源变化动态 | 第44-55页 |
·各类土地面积变化动态 | 第44-46页 |
·各类资源蓄积变化动态 | 第46-48页 |
·林分各龄组面积、蓄积变化动态 | 第48-49页 |
·林分资源结构动态变化 | 第49-53页 |
·林分各林种面积蓄积动态变化 | 第49-52页 |
·林分主要优势树种面积蓄积动态变化 | 第52-53页 |
·森林资源生长与消耗动态变化 | 第53页 |
·林分质量动态变化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七章 广西森林资源动态预测 | 第55-74页 |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第55-56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 | 第55-56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 | 第56页 |
·BP神经网络介绍 | 第56-60页 |
·BP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 | 第57-58页 |
·BP神经网络学习规则 | 第58-60页 |
·基于MATLAB7.0的 BP神经网络仿真模型设计 | 第60-65页 |
·BP神经网络的初始化 | 第62页 |
·BP神经网络的创建 | 第62页 |
·BP神经网络的传递函数 | 第62-63页 |
·BP神经网络的训练 | 第63-64页 |
·BP神经网络的仿真、性能、显示函数 | 第64页 |
·BP神经网络的确定 | 第64-65页 |
·程序设计 | 第65-67页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广西森林资源的预测结果分析 | 第67-72页 |
·有林地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67-69页 |
·森林覆盖率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69-71页 |
·活立木总蓄积量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八章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评价 | 第74-78页 |
·积极造林,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促进森林资源大幅增长 | 第74-75页 |
·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 第75页 |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加强,促进资源稳步增长 | 第75页 |
·国土资源结构向生态改善转化,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 第75-76页 |
·技术标准调整对资源统计结果产生的影响 | 第76页 |
·商品林经营树种变化显著 | 第76-78页 |
第九章 广西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78-82页 |
·缺乏科学林业区划与规划的指导,发展较盲目 | 第78页 |
·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投资林业的机制尚未完善 | 第78-79页 |
·林地生产力有待提高 | 第79页 |
·林产加工产业链短,主要林产品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 | 第79页 |
·森林经营的短期行为较为突出,资源培育缺乏长远战略目标 | 第79页 |
·岩溶地区石漠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公益林中的石山灌木林稳定性差,易发生逆向演替 | 第79-80页 |
·集体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低,缺乏管护,生态防护功能有待提高 | 第80-81页 |
·政策多变,产权不稳 | 第81页 |
·林业科技支撑有待进一步强化 | 第81-82页 |
第十章 对策与结论 | 第82-91页 |
·对策 | 第82-89页 |
·积极发挥政府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 第82页 |
·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 | 第82-83页 |
·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广西林业投资政策 | 第83-85页 |
·调整林业结构,搞好森林分类经营 | 第85-86页 |
·改革和完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 第86-87页 |
·加强低产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和管理 | 第87-88页 |
·落实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