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恶搞现象及其规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网络恶搞概述 | 第13-19页 |
·网络恶搞的界定 | 第13-15页 |
·网络恶搞的发展 | 第15-17页 |
·娱乐当道:网络恶搞初现端倪 | 第15-16页 |
·成熟阶段:网络恶搞风起云涌 | 第16页 |
·泛滥阶段:网络恶搞不顾一切 | 第16-17页 |
·网络恶搞的分类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网络恶搞的成因探析 | 第19-28页 |
·网络技术的普及——恶搞实现的前提 | 第19-21页 |
·无网不在的时代 | 第19-20页 |
·恶搞的东风 | 第20-21页 |
·网络空间主体异化——恶搞诞生的可能 | 第21-23页 |
·异化:历史的延续 | 第21页 |
·网络实现主体异化 | 第21-23页 |
·青少年的游戏情节:异化的重要成果 | 第23页 |
·大众文化勃兴——恶搞的温和土壤 | 第23-25页 |
·大众文化的勃兴 | 第23-24页 |
·网络恶搞盛行:特殊的大众文化心理 | 第24-25页 |
·娱乐经济与网络联姻——恶搞蔓延的助推手 | 第25-28页 |
·个人利益刺激网络恶搞 | 第26-27页 |
·网站推波助澜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规制网络恶搞面临的困境 | 第28-37页 |
·把关人隐身——网络管理举步维艰 | 第28-30页 |
·传统把关人隐身 | 第28-29页 |
·网络恶搞传播失控 | 第29-30页 |
·奴隶的快乐——恶搞导致现实矛盾增加 | 第30-31页 |
·网络恶搞冲击完善人格的塑造 | 第30页 |
·网络主体之间社会矛盾增加 | 第30-31页 |
·冲击主流——恶搞难以建构文化格局 | 第31-34页 |
·网络多元文化格局 | 第32页 |
·网络恶搞极大的冲击了主流文化 | 第32-34页 |
·商业收编——恶搞的反叛精神消失殆尽 | 第34-37页 |
·商业利益的介入 | 第34页 |
·娱乐媚俗取代反叛精神 | 第34-37页 |
第四章 规制网络恶搞的思考 | 第37-45页 |
·控制不良信息,把关人归位 | 第37-38页 |
·加速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 | 第37-38页 |
·把关人归位 | 第38页 |
·树立自律意识,建立网站自律组织 | 第38-40页 |
·个人的自律 | 第39页 |
·网站的自律 | 第39-40页 |
·创新奖励机制,建立特色网站 | 第40-42页 |
·创新主流文化引导方式 | 第41页 |
·建立奖励机制 | 第41-42页 |
·建立一批特色的青少年网站 | 第42页 |
·以网站为监管对象,完善制约机制 | 第42-45页 |
·网络经济的外部约束 | 第42-43页 |
·以网站为监管对象,健全网络法制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