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2页 |
1 遗传标记技术概述 | 第10-21页 |
·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 | 第10页 |
·细胞学标记(Cytological markers) | 第10-11页 |
·生化标记(Biochemical markers) | 第11-12页 |
·DNA 分子标记 | 第12-21页 |
·RFLP 标记 | 第14页 |
·RAPD 标记 | 第14-15页 |
·AFLP 标记 | 第15-18页 |
·SCAR 标记 | 第18-19页 |
·SSR 标记 | 第19-20页 |
·ISSR 标记 | 第20页 |
·VNTR 标记 | 第20-21页 |
·RGA 标记 | 第21页 |
·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比较 | 第21页 |
2 AFLP 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21-27页 |
·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第22-24页 |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鉴定 | 第24页 |
·构建分子遗传连锁图谱 | 第24-25页 |
·品种鉴定和指纹图谱构建 | 第25-26页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26页 |
·QTL 定位 | 第26-27页 |
3 分子标记在甜瓜上的应用和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7-28页 |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8-29页 |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 第29-30页 |
·品种和种子纯度鉴定 | 第30页 |
4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部分 实验 | 第32-65页 |
第一章 新疆甜瓜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 第32-49页 |
引言 | 第3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2-41页 |
·实验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植物材料 | 第33页 |
·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41页 |
·新疆甜瓜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34-35页 |
·DNA 浓度与质量测定 | 第35-36页 |
·AFLP 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 第36-39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9-40页 |
·银染 | 第40-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甜瓜基因组DNA 的纯度和质量 | 第41-42页 |
·影响AFLP 技术的因素 | 第42-45页 |
·酶切时间对酶切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连接产物的稀释倍数 | 第43页 |
·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 | 第43-45页 |
·新疆甜瓜AFLP 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45-46页 |
·基因组DNA 的酶切 | 第45-46页 |
·接头的连接 | 第46页 |
·预扩增 | 第46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46页 |
·变性PAGE 电泳及银染 | 第46页 |
3 讨论 | 第46-49页 |
第二章 亲本间多态性引物组合的筛选 | 第49-5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9页 |
·材料 | 第49页 |
·亲本 | 第49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49页 |
·方法 | 第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3 讨论 | 第57-58页 |
第三章 新疆甜瓜果实绿色条纹性状AFLP 标记的初步筛选 | 第58-65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9-60页 |
·材料 | 第59页 |
·方法 | 第59-60页 |
·基因组DNA 提取 | 第59页 |
·果实性状鉴定 | 第59页 |
·BSA 法建池 | 第59页 |
·AFLP 标记分析 | 第59-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2页 |
·F_2 代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60-61页 |
·果实性状鉴定 | 第61-62页 |
·以k4-13×k4-15 的F_2 群体为材料的AFLP-BSA 结果分析 | 第62页 |
3 讨论 | 第62-65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附录 英文缩略语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