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应用数学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特性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沥青路面结构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5-24页
     ·层状弹性体系理论第15-16页
     ·路面结构的粘弹性分析第16-20页
     ·路面结构分析中的断裂力学应用第20-24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4-26页
第二章 路面结构力学数值计算中的方法准备第26-34页
   ·含贝塞尔函数无穷积分的数值方法第26-28页
     ·有精确解的无穷积分及其数值解法第26-27页
     ·无精确解的无穷积分第27-28页
   ·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数值方法第28-34页
     ·拉氏逆变换数值方法综述与比较第28-31页
     ·F.Durbin方法及在本文中应用第31-34页
第三章 沥青路面结构的一般性分析第34-62页
   ·长寿命路面的一般结构第34-35页
   ·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第35-36页
   ·路面结构层的参数分析第36-45页
     ·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层的参数分析第36-41页
     ·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层的参数分析第41-45页
   ·最优结构的线性规划选择第45-50页
     ·路面结构控制指标的优化第46-48页
     ·路面结构造价的优化第48-50页
   ·参数分析第50-57页
     ·结构优化的参数分析第50-54页
     ·造价优化的参数分析第54-56页
     ·规划设计框图第56-57页
   ·推荐的结构型式和试验路方案第57-62页
第四章 层状弹性体系的当量合成模量第62-88页
   ·柔性承载板作用下双层弹性体系的当量模量第62-65页
     ·弹性半空间体在柔性承载板(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公式第62-63页
     ·双层弹性体系在柔性承载板(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公式第63页
     ·对应关系的建立第63-64页
     ·对应关系的诺模图第64-65页
   ·规范上双层弹性体系当量模量的算法及不足第65-66页
     ·规范上双层弹性体系当量模量的算法第65-66页
     ·当量模量算法的对比第66页
   ·刚性承载板作用下双层弹性体系的当量模量第66-79页
     ·力学模型和分析思路第67页
     ·方程的建立第67-70页
     ·算例和方法的验证第70-71页
     ·诺模图的绘制第71页
     ·当量模量影响因素分析第71-75页
     ·双层弹性体系当量模量的拟合第75-78页
     ·小结第78-79页
   ·刚性承载板作用下三层弹性体系的当量模量第79-83页
     ·力学模型和分析思路第79页
     ·方程的建立第79-81页
     ·算例和方法的验证第81-82页
     ·三层弹性体系当量模量的拟合第82-83页
   ·三层弹性体系合成模量两种计算方法的对比第83-85页
   ·陕蒙高速榆林段路基模量检测第85-87页
     ·试验方法第85页
     ·试验结果第85-86页
     ·砂砾垫层的模量计算第86-87页
   ·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粘弹性层状体系及其求解第88-107页
   ·弹性-粘弹性对应原理第88-90页
     ·线性弹性和粘弹性的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第88-90页
     ·线性弹性-粘弹性对应原理第90页
   ·粘弹性半空间体第90-101页
     ·半空间体的弹性解答第91-92页
     ·半空间体的粘弹性解答第92-94页
     ·参数分析第94-101页
     ·小结第101页
   ·粘弹性双层体系第101-105页
     ·弹性解答第101-102页
     ·粘弹性解答第102-103页
     ·数值方法参数分析第103-105页
     ·小结第105页
   ·三层粘弹性层状体系第105页
   ·多层粘弹性层状体系的一般求法第105-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第六章 路面永久变形的预估第107-124页
   ·前言第107页
   ·车辙的计算方法第107-108页
   ·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模型第108-110页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模型的参数取值第110-112页
     ·Burgers模型基本参数的选取第110-111页
     ·非线性系数的选取第111-112页
     ·小结第112页
   ·车辙的计算第112-116页
     ·线性模型第112-113页
     ·非线性模型第113-116页
     ·小结第116页
   ·永久变形的影响参数分析第116-122页
     ·荷载参数第116页
     ·粘弹性面层参数分析第116-121页
     ·路面结构参数分析第121-122页
     ·小结第122页
   ·小结第122-124页
第七章 SCB试件应力强度因子的分析第124-139页
   ·沥青混凝土低温抗裂性能的评价第124-127页
     ·直接拉伸试验第124-125页
     ·间接拉伸试验第125页
     ·弯曲试件第125-127页
     ·半圆弯曲试验第127页
   ·SCB试件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第127-132页
     ·试验模型第128页
     ·SCB试件应力强度因子的理论公式第128-130页
     ·有限元求解及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第130-132页
   ·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因素第132-136页
     ·荷载大小的影响分析第133-134页
     ·加载宽度的影响分析第134-135页
     ·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分析第135-136页
     ·小结第136页
   ·不同裂缝长度时的应力强度因子拟合第136-137页
   ·小结第137-139页
第八章 沥青混凝土的SCB试验分析第139-145页
   ·原材料性能第139-140页
     ·沥青第139页
     ·集料第139页
     ·矿粉第139-140页
     ·沥青混合料物理指标第140页
   ·SCB试件的制作第140-142页
     ·试验室试件制作第141-142页
     ·现场取样试件第142页
   ·试验设计及试验结果第142-143页
   ·试验数据的分析第143-145页
第九章 路面裂缝的断裂力学分析第145-174页
   ·断裂力学在路面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第147-148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48-151页
     ·有限元程序精度的验证第148-150页
     ·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型式第150页
     ·有限元程序模型边界影响分析第150页
     ·小结第150-151页
   ·路面反射裂缝结构的分析第151-158页
     ·反射裂缝的Ⅰ型开裂第151-156页
     ·反射裂缝的Ⅱ型开裂第156-157页
     ·小结第157-158页
   ·自上而下裂缝的分析第158-163页
     ·自上而下裂缝的Ⅰ型开裂第158-161页
     ·自上而下裂缝的Ⅱ型开裂第161-163页
     ·小结第163页
   ·应力强度因子的拟合第163-164页
   ·温度为5℃时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分析第164-166页
   ·不同温度下两种裂缝两种开裂模式的比较第166-168页
   ·裂缝的发展及路面结构的寿命分析第168-173页
     ·反射裂缝第168-171页
     ·自上而下裂缝第171-172页
     ·两种裂缝的比较第172页
     ·小结第172-173页
   ·小结第173-174页
结论和展望第174-178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74-176页
 主要创新点第176-177页
 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第177-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84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84-185页
致谢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性能研究
下一篇:西安地裂缝灾害风险评价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