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水合物区域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模型研究--以墨西哥湾和南海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5页 |
| ·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与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与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与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 ·工作流程 | 第13-14页 |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 | 第15-22页 |
|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分布 | 第15-16页 |
| ·天气水合物形成的必备条件 | 第16-17页 |
|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沉积环境 | 第17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海底地形地貌 | 第17-20页 |
| ·滑塌体或海底滑坡 | 第18页 |
| ·泥火山或泥底辟 | 第18-19页 |
| ·冷泉和梅花坑等 | 第19-20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特征 | 第20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20-21页 |
| ·成矿特征总结及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典型海区的选择及其成矿环境特征 | 第22-31页 |
| ·典型海区的选择 | 第22-23页 |
| ·墨西哥湾地质构造特征 | 第23-24页 |
| ·墨西哥湾地形地貌特征 | 第24-25页 |
| ·地球物理特征 | 第25-26页 |
| ·水文环境 | 第26页 |
| ·盐构造及生物群落特征 | 第26-28页 |
| ·盐构造 | 第26-27页 |
| ·冷泉及化能自养生物群落 | 第27-28页 |
| ·自生碳酸盐岩 | 第28页 |
| ·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 第28-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资源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1-61页 |
| ·资源评价工作流程 | 第31-33页 |
| ·数据来源 | 第33-38页 |
| ·评价单元划分及赋值 | 第38-43页 |
| ·评价单元划分 | 第38-39页 |
| ·评价单元赋值 | 第39-43页 |
| ·训练区的选择 | 第43页 |
| ·变量筛选 | 第43-46页 |
| ·天然气水合物矿产资源评价的数学方法 | 第46-57页 |
| ·回归预测方法 | 第46-54页 |
| ·费歇尔(Fisher)判别分析方法 | 第54-57页 |
| ·资源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7-61页 |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 ·费歇尔判别模型的建立 | 第57-61页 |
| 第五章 模型本地应用—墨西哥湾 | 第61-69页 |
| ·数据准备 | 第61-62页 |
| ·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应用 | 第62-65页 |
| ·预测模型的应用 | 第62页 |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 ·费歇尔判别模型的应用 | 第65-68页 |
| ·判别模型的应用 | 第65页 |
| ·判别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模型异地应用—南海 | 第69-92页 |
| ·南海北部成矿环境特征 | 第69-80页 |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69-71页 |
| ·地形地貌特征 | 第71-73页 |
| ·异常地貌特征 | 第73-75页 |
| ·南海北部沉积特征 | 第75-76页 |
| ·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特征 | 第76-78页 |
| ·冷泉碳酸盐及其化能自养生物群落 | 第78-79页 |
| ·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 第79-80页 |
| ·与墨西哥湾成矿环境类比研究 | 第80-82页 |
| ·数据来源 | 第82-84页 |
|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矿产资源评价模型 | 第84-92页 |
| ·评价单元划分及赋值 | 第84-85页 |
| ·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应用 | 第85-86页 |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86-88页 |
| ·费歇尔判别模型的应用 | 第88-89页 |
| ·判别结果分析 | 第89-92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92-95页 |
| ·结论 | 第92-93页 |
| ·创新性 | 第93页 |
| ·不足 | 第93-94页 |
| ·后期工作展望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 发表文章 | 第99-100页 |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