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0页 |
1.1 肿瘤免疫治疗&纳米材料 | 第15-19页 |
1.2 载体纳米基肿瘤免疫治疗 | 第19-28页 |
1.2.1 纳米脂质体基肿瘤免疫治疗 | 第19-21页 |
1.2.2 高分子纳米基肿瘤免疫治疗 | 第21-25页 |
1.2.3 其他纳米基肿瘤免疫治疗 | 第25-28页 |
1.3 多功能纳米材料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 第28-33页 |
1.3.1 金纳米颗粒及肿瘤免疫治疗 | 第28-32页 |
1.3.2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基肿瘤免疫治疗 | 第32-33页 |
1.3.3 其他多功能纳米基肿瘤免疫治疗 | 第33页 |
1.4 纳米材料基联合治疗 | 第33-35页 |
1.5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纳米佐剂 | 第35-37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40页 |
第二章 荧光碳量子点作为潜在的免疫佐剂用于高效地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 第40-62页 |
2.1 引言 | 第40-4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1-52页 |
2.2.1 试剂与材料 | 第41-43页 |
2.2.2 仪器和设备 | 第43-44页 |
2.2.3 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第44-45页 |
2.2.4 CDs-OVA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45页 |
2.2.5 CDs-OVA蛋白质搭载率测定 | 第45-46页 |
2.2.6 细胞与动物 | 第46-47页 |
2.2.7 MTT比色法测定材料的细胞毒性 | 第47-48页 |
2.2.8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成像实验 | 第48页 |
2.2.9 体外树突状细胞流式实验 | 第48-49页 |
2.2.10 体外T细胞刺激实验 | 第49页 |
2.2.1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第49-51页 |
2.2.12 体内脾细胞增殖实验 | 第51页 |
2.2.13 体内疫苗治疗动物实验 | 第51-5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2.3.1 碳量子点的性能表征 | 第52-53页 |
2.3.2 CDs-OVA纳米复合物的性能表征 | 第53-54页 |
2.3.3 CDs-OVA纳米复合物的细胞毒性 | 第54页 |
2.3.4 CDs-OVA纳米复合物的细胞吞噬成像实验 | 第54-55页 |
2.3.5 CDs-OVA刺激树突状细胞体外成熟实验 | 第55-57页 |
2.3.6 CDs-OVA针对体外T细胞激活实验 | 第57-58页 |
2.3.7 CDs-OVA针对体内脾细胞增殖实验 | 第58页 |
2.3.8 CDs-OVA疫苗针对黑色素瘤体内免疫治疗实验 | 第58-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超小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作为纳米免疫增强剂用于高效地增强恶性黑色素瘤及肺转移瘤的免疫治疗及预防 | 第62-91页 |
3.1 引言 | 第62-6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3-72页 |
3.2.1 试剂与材料 | 第63-65页 |
3.2.2 仪器和设备 | 第65-66页 |
3.2.3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66-67页 |
3.2.4 Fe_3O_4-OVA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 第67-68页 |
3.2.5 OVA搭载率测定 | 第68页 |
3.2.6 细胞培养 | 第68-69页 |
3.2.7 CCK-8 比色法测定材料细胞毒性 | 第69页 |
3.2.8 X射线荧光显微镜分析实验 | 第69-70页 |
3.2.9 三维软X射线显微镜分析实验 | 第70页 |
3.2.10 Fe_3O_4-OVA刺激树突状细胞成熟实验 | 第70-71页 |
3.2.11 体外激活T细胞实验 | 第71页 |
3.2.12 巨噬细胞激活实验 | 第71页 |
3.2.13 皮下B16-OVA或野生型B16-F10黑色素瘤治疗型实验 | 第71页 |
3.2.14 皮下B16-OVA或野生型B16-F10黑色素瘤预防型实验 | 第71-72页 |
3.2.15 B16-OVA或B16-OVA-luc黑色素瘤肺转移治疗型实验 | 第72页 |
3.2.16 B16-OVA黑色素瘤肺转移预防型实验 | 第7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2-90页 |
3.3.1 Fe_3O_4 NPs与Fe_3O_4-OVA纳米复合物的性能表征 | 第72-74页 |
3.3.2 Fe_3O_4-OVA纳米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74-75页 |
3.3.3 Fe_3O_4-OVA的细胞吞噬二维硬X射线荧光显微成像实验 | 第75-77页 |
3.3.4 Fe_3O_4-OVA的细胞吞噬三维软X射线显微成像实验 | 第77页 |
3.3.5 Fe_3O_4-OVA刺激树突状细胞成熟实验 | 第77-78页 |
3.3.6 Fe_3O_4-OVA激活巨噬细胞实验 | 第78-79页 |
3.3.7 Fe_3O_4-OVA相关T细胞激活实验 | 第79-80页 |
3.3.8 Fe_3O_4-OVA的皮下黑色素瘤治疗型疫苗 | 第80-82页 |
3.3.9 Fe_3O_4-OVA的皮下黑色素瘤预防型疫苗 | 第82-85页 |
3.3.10 Fe_3O_4-OVA的黑色素瘤肺转移治疗型疫苗 | 第85-86页 |
3.3.11 Fe_3O_4-OVA的黑色素瘤肺转移预防型疫苗 | 第86-88页 |
3.3.12 Fe_3O_4-OVA的野生型黑色素瘤治疗以及预防实验 | 第88-90页 |
3.4 小结 | 第90-91页 |
第四章 磁共振成像功能的锰铁铋纳米氧化复合物用于皮下及原位恶性乳腺癌的肿瘤光热免疫联合治疗 | 第91-128页 |
4.1 引言 | 第91-9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3-104页 |
4.2.1 试剂与材料 | 第93-95页 |
4.2.2 仪器和设备 | 第95-96页 |
4.2.3 锰铁铋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96-97页 |
4.2.4 MnFeBiO NPs的表面修饰实验 | 第97页 |
4.2.5 MnFeBiO NPs-FAM-CpG的制备方法 | 第97-98页 |
4.2.6 MnFeBiO NPs-CpG的制备方法 | 第98-99页 |
4.2.7 FAM-CpG搭载效率测定 | 第99页 |
4.2.8 MnFeBiO NPs的MR性能测试 | 第99-100页 |
4.2.9 细胞培养 | 第100页 |
4.2.10 MnFeBiO NPs体外光热治疗实验 | 第100页 |
4.2.11 MnFeBiO NPs体内生物毒性测试 | 第100-101页 |
4.2.12 MnFeBiO NPs靶向肿瘤光热成像实验 | 第101页 |
4.2.13 MnFeBiO NPs瘤内肿瘤光热成像实验 | 第101页 |
4.2.14 MnFeBiO NPs肿瘤光热治疗实验 | 第101-102页 |
4.2.15 MnFeBiO NPs-CpG的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细胞吞噬实验 | 第102页 |
4.2.16 建立小鼠原位恶性乳腺癌模型 | 第102-103页 |
4.2.17 4T1-luc原位乳腺癌活体成像分析 | 第103页 |
4.2.18 MnFeBiO NPs-CpG原位恶性乳腺癌光热成像实验 | 第103-104页 |
4.2.19 MnFeBiO NPs-CpG光热免疫联合治疗原位恶性乳腺癌实验 | 第10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26页 |
4.3.1 MnFeBiO NPs的性能表征 | 第104-109页 |
4.3.2 MnFeBiO NPs-CpG的性能表征 | 第109-111页 |
4.3.3 FAM-CpG搭载效率测定 | 第111-112页 |
4.3.4 MnFeBiO NPs的MRI性能 | 第112-114页 |
4.3.5 MnFeBiO NPs-FAM-CpG的细胞吞噬实验 | 第114页 |
4.3.6 MnFeBiO NPs体外光热治疗实验 | 第114-116页 |
4.3.7 MnFeBiO NPs体内生物毒性测试 | 第116页 |
4.3.8 MnFeBiO NPs靶向皮下恶性乳腺癌光热成像实验 | 第116-117页 |
4.3.9 MnFeBiO NPs瘤内恶性乳腺癌光热成像实验 | 第117-119页 |
4.3.10 MnFeBiO NPs-CpG原位恶性乳腺癌光热成像实验 | 第119-121页 |
4.3.11 MnFeBiO NPs瘤内皮下恶性乳腺癌光热治疗实验 | 第121-124页 |
4.3.12 MnFeBiO NPs-CpG光热免疫联合治疗原位恶性乳腺癌实验 | 第124-12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2页 |
5.1 结论 | 第128-130页 |
5.2 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50页 |
附录 简略语说明 | 第150-153页 |
致谢 | 第153-15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