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 ·条锈菌的研究状况 | 第10-15页 |
| ·条锈菌寄生专化性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小麦条锈菌的国内外研究 | 第11-15页 |
| ·遗传标记概述 | 第15-18页 |
| ·形态标记 | 第15-16页 |
| ·细胞学标记 | 第16页 |
| ·蛋白质标记 | 第16-17页 |
| ·现代生物技术标记 | 第17-18页 |
| ·生物技术标记 | 第18-30页 |
| ·核酸杂交的 DNA 标记 | 第18-19页 |
| ·PCR 技术的DNA 标记 | 第19-23页 |
| ·可溶性蛋白与同工酶标记 | 第23-24页 |
| ·现代生物学标记 | 第24-30页 |
| 第二章 小麦条锈菌RAPD 优化体系的建立 | 第30-36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0-31页 |
| ·供试菌种的繁殖与鉴定 | 第30-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 ·小麦条锈菌gDNA 的提取 | 第31-34页 |
| ·讨论 | 第34-36页 |
| ·小麦条锈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34页 |
| ·小麦条锈菌RAPD 分析优化体系的建立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特异性 DNA 扩增片段筛选及 CY32SCAR 标记的建立 | 第36-44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6-3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7-40页 |
| ·菌种繁殖与常规鉴定 | 第37页 |
| ·小麦条锈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37页 |
| ·小麦条锈菌的RAPD 分析 | 第37页 |
| ·特异片段的回收、克隆、测序 | 第37-40页 |
| ·SCAR 标记的转化、鉴定 | 第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 ·条中32 号小种特异性RAPD 条带的筛选与SCAR 标记的建立 | 第40-42页 |
| ·水源类群小种特异性条带的筛选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