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研究--以杨凌农业示范区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9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对象第11-1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6页
     ·研究内容第13-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6-17页
   ·几个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农业技术创新第17页
     ·农业技术扩散第17-18页
     ·农业科技园第18-19页
2 相关研究综述第19-41页
   ·技术扩散研究进展第19-22页
     ·理论提出阶段第19-20页
     ·多学科融合发展阶段第20-21页
     ·理论修正与扩展阶段第21-22页
     ·当前研究的新动向第22页
   ·农业技术扩散研究进展第22-30页
     ·国外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现状第22-27页
     ·国内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现状第27-30页
   ·农业科技园及其技术扩散研究第30-39页
     ·农业科技园的概念、功能与结构第30-34页
     ·国内外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第34-37页
     ·农业科技园区相关研究进展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3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研究的理论视角第41-48页
   ·园区技术扩散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1-45页
     ·增长极理论第41-42页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第42页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42-43页
     ·农户行为改变理论第43页
     ·核心—边缘理论第43-44页
     ·公共产品理论第44-45页
   ·园区技术扩散研究的主要方向第45-48页
     ·园区技术扩散系统研究第45页
     ·园区辐射区扩散环境研究第45-46页
     ·园区技术扩散的空间过程与机制研究第46页
     ·园区技术扩散模式研究第46页
     ·园区农户采用行为研究第46-47页
     ·园区技术扩散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第47-48页
4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理论分析第48-70页
   ·园区技术扩散系统第48-54页
     ·系统的构建与机理第48-50页
     ·系统的特征第50-51页
     ·系统构成要素分析第51-54页
   ·园区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第54-57页
   ·园区辐射区技术扩散环境第57-59页
     ·扩散环境的涵义第57页
     ·扩散环境的作用第57-58页
     ·扩散环境的构成第58页
     ·扩散环境的评价第58-59页
   ·园区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第59-65页
     ·技术创新的生成机制第59-60页
     ·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第60-62页
     ·园区技术扩散的运行机制第62-65页
   ·园区技术扩散的空间效应与空间类型第65-70页
     ·园区技术扩散的空间效应第66-67页
     ·园区技术扩散的空间类型第67-70页
5 杨凌示范区农业技术扩散的实证研究第70-123页
   ·杨凌示范区及其技术扩散现状第70-71页
   ·示范区技术扩散系统分析第71-79页
     ·创新主体及其创新技术第71-72页
     ·技术扩散渠道第72-78页
     ·技术受体(采用者)第78-79页
   ·示范区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第79-94页
     ·由失败案例透视示范区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第79-85页
     ·示范区技术扩散影响因素的Probit模型验证第85-90页
     ·示范区技术扩散影响因素的确认第90页
     ·以距离因子为例的量化研究第90-94页
   ·以关中地区为例的辐射区扩散环境评价第94-101页
     ·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第9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5-98页
     ·实证评价第98-101页
     ·关中地区农业技术扩散环境优化对策第101页
   ·不同类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模型与时空规律第101-111页
     ·技术的选择与研究思路第101-102页
     ·时间维分析第102-105页
     ·空间维分析第105-109页
     ·园区技术扩散的时空规律第109-110页
     ·结论第110-111页
   ·不同尺度下示范区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第111-117页
     ·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第111-112页
     ·宏观尺度下的农业技术空间扩散分析第112-113页
     ·中观尺度下的农业技术空间扩散分析第113-115页
     ·微观尺度下的农户行为分析第115-117页
     ·结论第117页
   ·杨凌示范区农业技术扩散模式总结第117-123页
     ·农业技术经营模式第119页
     ·农民协会模式第119-120页
     ·农业技术展会模式第120-121页
     ·农民培训模式第121页
     ·综合服务型模式第121-123页
6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优化第123-133页
   ·园区技术扩散存在问题诊断第123-125页
     ·基层政府推广工作乏力,职能错位第123页
     ·非政府扩散力量弱小,分工协作机制远未形成第123-124页
     ·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扩散渠道不畅第124页
     ·忽视了农民素质的提高第124页
     ·辐射区扩散环境欠佳第124-125页
   ·园区技术扩散优化的途径第125-133页
     ·扩散机制的优化第125-128页
     ·辐射区扩散环境的优化第128-129页
     ·强化农民教育与培训第129-130页
     ·合理分工协作,整合扩散模式第130-131页
     ·多元化主体参与及扩散形式的多样化第131-133页
7 结论及后续研究的方向第133-137页
   ·结论第133-136页
   ·不足及后续研究的方向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第147-148页
附录第148-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
下一篇:经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