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本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本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2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26页 |
|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概述 | 第15-21页 |
| ·定性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16-19页 |
| ·非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6页 |
|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 ·地质构造和地应力 | 第22页 |
| ·岩体结构 | 第22-23页 |
| ·地下水的作用 | 第23页 |
| ·地形地貌 | 第23-24页 |
| ·地震作用 | 第24页 |
| ·风化作用 | 第24页 |
| ·植被作用 | 第24-25页 |
| ·人为因素 | 第25-26页 |
| 3 可拓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 第26-31页 |
| ·可拓学理论研究概况 | 第26-27页 |
| ·可拓集合 | 第27页 |
| ·物元理论 | 第27-28页 |
| ·物元可拓集合 | 第28页 |
| ·距的概念 | 第28-29页 |
| ·简单关联函数 | 第29-30页 |
| ·初等关联函数 | 第30-31页 |
| 4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31-42页 |
| ·岩土边坡稳定性可拓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 ·岩土边坡稳定性评价标准的建立 | 第31页 |
| ·岩土边坡可拓综合评价的建模过程 | 第31-35页 |
| ·工程实例计算 | 第35-42页 |
| ·确定经典域、节域 | 第35-36页 |
| ·确定待评物元 | 第36-37页 |
| ·简单关联函数与初等关联函数的计算 | 第37-38页 |
| ·确定权系数及边坡可拓关联度的计算 | 第38-42页 |
| 5 Morgenstern-Price法对可拓评价结果的进一步验证 | 第42-53页 |
| ·Morgenstern-Price法的基本理论 | 第42-44页 |
| ·Slide5.0对可拓评价结果的验证计算 | 第44-53页 |
| ·麦地坡边坡稳定性验算 | 第44-46页 |
| ·长江三峡库区刘家屋场滑坡稳定性验算 | 第46-48页 |
| ·实例验算 | 第48-53页 |
| 6 结论和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作者简历 | 第58-6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