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凤台县至淮南段水污染控制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4-17页 |
·淮河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5页 |
·水环境状况分析 | 第15-17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水动力与水质数值计算方法 | 第17-19页 |
·河流水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 第19-21页 |
·环境容量研究状况 | 第21-23页 |
·研究目标、内容和思路 | 第23-25页 |
·主要研究目标 | 第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总体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水动力学模型 | 第25-39页 |
·二维水动力学模型 | 第25-32页 |
·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基本方程组 | 第25-26页 |
·基本方程的数值离散 | 第26-30页 |
·边界条件 | 第30页 |
·初始条件 | 第30页 |
·主要参数 | 第30-32页 |
·计算程序结构及其应用分析 | 第32-33页 |
·模型结构流程图 | 第32-33页 |
·动边界的处理 | 第33页 |
·基于 RMA2 的水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39页 |
·生成网格 | 第34-35页 |
·边界条件和各项参数设定 | 第35-36页 |
·模型计算结果 | 第36-39页 |
第三章 二维水质模型 | 第39-46页 |
·淮河二维水质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水质数学模型的选取 | 第39页 |
·模型控制方程 | 第39-40页 |
·排污口概况 | 第40页 |
·边界条件设定 | 第40页 |
·水质参数的确定 | 第40-42页 |
·水质模拟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第四章 水环境容量计算 | 第46-53页 |
·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 第46-47页 |
·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 | 第46页 |
·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 第46-47页 |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和排污口概化 | 第47页 |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 第47页 |
·排污口概化 | 第47页 |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模型 | 第47-48页 |
·研究区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 第48-49页 |
·水文设计计算条件 | 第49-50页 |
·设计流量值 | 第49页 |
·设计流速值 | 第49-50页 |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0-53页 |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 第50-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淮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措施 | 第53-58页 |
·淮河污染的原因分析 | 第53-54页 |
·水污染控制措施 | 第54页 |
·建立人工河漫滩湿地系统提高淮河自净能力 | 第54-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