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详细摘要 | 第8-10页 |
Summary | 第10-19页 |
1 绪论 | 第19-32页 |
·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现状 | 第20-27页 |
·国内外煤炭直接液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煤液化过程中有害物质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问题提出 | 第27-28页 |
·研究方案 | 第28-32页 |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28页 |
·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流程与技术方法 | 第29-30页 |
·论文工作量 | 第30-32页 |
2 平朔太原组11 号煤层形成条件及其演化 | 第32-71页 |
·煤层剖面特征及样品描述 | 第32-38页 |
·煤层地质-地球化学背景 | 第32-33页 |
·煤层柱状剖面特征及分层样品描述 | 第33-38页 |
·煤中微量元素分布及其组合 | 第38-57页 |
·煤中微量元素分布规律 | 第39-43页 |
·煤中微量元素组合 | 第43-48页 |
·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48-53页 |
·泥炭沼泽盐度地球化学标志 | 第53-57页 |
·煤岩学组成及其指相标志 | 第57-64页 |
·显微煤岩组分特征与煤相演化 | 第57-59页 |
·泥炭沼泽环境的煤岩学标志 | 第59-64页 |
·成煤微环境及其演化 | 第64-69页 |
·泥炭沼泽水介质动力条件及其演化 | 第64-66页 |
·泥炭沼泽水介质化学性质及其演化 | 第66-68页 |
·古泥炭沼泽演化模式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3 煤直接液化率及产物特性 | 第71-105页 |
·直接液化模拟实验方案 | 第71-82页 |
·主要影响因素与实验条件选择 | 第72-78页 |
·煤直接液化实验设计 | 第78-80页 |
·液化产物的分离与分析 | 第80-82页 |
·煤的直接液化转化效率 | 第82-83页 |
·计算方法 | 第82页 |
·直接液化率 | 第82-83页 |
·液化残渣及其化学特性 | 第83-94页 |
·液化残渣的基本化学性质 | 第83-84页 |
·液化残渣的矿物特征 | 第84-88页 |
·液化残渣的化学结构 | 第88-94页 |
·煤直接液化流态产物的化学结构 | 第94-103页 |
·总体结构 | 第94-97页 |
·液态产物的化学结构 | 第97-100页 |
·气态产物的化学结构 | 第100-103页 |
·小结 | 第103-105页 |
4 煤直接液化行为与煤性质之间关系 | 第105-130页 |
·煤的化学性质与煤直接液化活性 | 第105-113页 |
·煤的工业分析指标与煤直接液化率 | 第105-108页 |
·煤的元素组成与煤直接液化率 | 第108-113页 |
·煤的岩石学特征与煤的直接液化活性 | 第113-121页 |
·煤中硫化物与煤的直接液化活性 | 第113-116页 |
·显微煤岩组分组与煤直接液化产率 | 第116-119页 |
·显微煤岩亚组分与煤直接液化产率 | 第119-121页 |
·煤的物理性质与直接液化反应性 | 第121-128页 |
·煤的热稳定性与液化性能 | 第121-122页 |
·煤中显微孔隙与矿物结构与液化反应性能 | 第122-127页 |
·煤液化残渣显微结构与液化反应性能 | 第127-128页 |
·小结 | 第128-130页 |
5 煤中有害元素直接液化迁移行为及其规律 | 第130-152页 |
·煤液化残渣中的有害元素 | 第130-142页 |
·煤液化残渣中有害微量元素富集水平 | 第131-137页 |
·液化残渣有害微量元素富集水平所指示的元素迁移特征 | 第137-140页 |
·煤液化残渣中稀土元素富集规律 | 第140-142页 |
·煤中有害元素在液态产物中的分布与迁移 | 第142-150页 |
·苯可溶物中的微量元素 | 第143-146页 |
·四氢呋喃可溶物中的微量元素 | 第146-150页 |
·小结 | 第150-152页 |
6 煤中有害元素直接液化迁移环境效应及其地球化学机理 | 第152-172页 |
·煤直接液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迁移 | 第152-161页 |
·概述 | 第152-153页 |
·苯溶物(油和沥青烯)中微量元素迁移赋存 | 第153-155页 |
·苯可溶物微量元素组合与成煤环境 | 第155-158页 |
·四氢呋喃可溶物(前沥青烯)微量元素组合与成煤环境 | 第158-161页 |
·成煤环境条件对煤中微量元素液化迁移行为的耦合控制 | 第161-167页 |
·煤相与煤中微量元素液化迁移行为关系 | 第161-164页 |
·灰分产率与煤中微量元素液化迁移关系 | 第164-165页 |
·微量元素赋存状态与其液化迁移行为 | 第165-167页 |
·煤中微量元素液化迁移及其环境效应 | 第167-170页 |
·煤中微量元素液化迁移的大气环境效应 | 第167-169页 |
·煤中微量元素液化迁移的固体废弃物环境效应 | 第169页 |
·煤中微量元素液化迁移的液态有机产物环境效应 | 第169-170页 |
·小结 | 第170-172页 |
7. 结论 | 第172-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5页 |
作者简历 | 第185-1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