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 "文明冲突论"概述 | 第9-16页 |
(一) "文明冲突论"提出的背景 | 第9-12页 |
1.历史背景: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革 | 第9页 |
2.理论背景:观察国际关系问题的范式更新 | 第9-12页 |
(二) "文明冲突论"的主要内容 | 第12-16页 |
1.对文明定义的界定 | 第13-14页 |
2.文化:区别人类和引起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 | 第14页 |
3.三阶段论:17 世纪以来的国际冲突 | 第14-15页 |
4."文明"发生冲突的原因 | 第15-16页 |
二、 意识形态理论视角下批判"文明冲突论" | 第16-32页 |
(一) "文明冲突论"是文明冲突掩盖下的新意识形态 | 第16-22页 |
1.文化与文明 | 第16-19页 |
2.意识形态的含义 | 第19-20页 |
3.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第20-21页 |
4."文明冲突论"的实质 | 第21-22页 |
(二) "文明冲突论"中的意识形态策略 | 第22-24页 |
1."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具有强烈的目的性 | 第22-23页 |
2."文明冲突论"作为意识形态武器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 | 第23-24页 |
(三) 后冷战时代意识形态斗争仍在继续 | 第24-32页 |
1.西方与东欧国家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2.冷战后美国对华的意识形态斗争 | 第27-32页 |
三、 "文明冲突论"的启示 | 第32-39页 |
(一) 提防和辨析西方的意识形态策略,重视我国先进文化安全建设 | 第32-35页 |
1.注意提防和辨析西方的意识形态策略 | 第32-33页 |
2.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 第33-35页 |
(二) 重视不同文化的差异性,维护民族的团结 | 第35-37页 |
1.正视文化的差异性,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 第35-36页 |
2.因地制宜地保护与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 | 第36-37页 |
(三) 重视利用文化共性,促进中国和平发展 | 第37-39页 |
1.文化共性促进人们之间合作和凝聚力 | 第37页 |
2.充分利用文化的共性,支持中国和平发展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