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IC验证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IC验证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当前IC验证研究热点 | 第11-1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 第2章 验证基础介绍 | 第14-19页 |
| ·功能验证 | 第14-18页 |
| ·动态验证 | 第14页 |
| ·静态验证 | 第14-16页 |
| ·时序验证 | 第16-17页 |
| ·物理验证 | 第17-18页 |
| ·验证技术的比较 | 第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3章 基于OFDM无线通信系统介绍 | 第19-36页 |
| ·OFDM基础知识 | 第19-23页 |
| ·OFDM的产生 | 第19-20页 |
|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20页 |
| ·OFDM与FFT的关系 | 第20-21页 |
| ·OFDM系统发射端结构 | 第21-23页 |
| ·OFDM无线系统介绍 | 第23-30页 |
| ·OFDM-based无线广播系统协议介绍 | 第23-30页 |
| ·OFDM-based无线广播系统接收芯片的架构 | 第30页 |
| ·接收芯片的工作流程 | 第30-35页 |
| ·系统上电阶段 | 第31页 |
| ·系统复位阶段 | 第31-32页 |
| ·下载固件阶段 | 第32页 |
| ·系统初始化阶段 | 第32页 |
| ·解码器工作阶段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基于OFDM无线广播系统接收芯片验证平台的设计 | 第36-51页 |
| ·接收芯片验证平台使用的仿真模型 | 第37-43页 |
| ·激励输入模型 | 第37-38页 |
| ·SPI接口主机仿真模型 | 第38-39页 |
| ·SDIO接口主机仿真模型 | 第39-40页 |
| ·AP仿真模型 | 第40-42页 |
| ·CLOCK产生模型 | 第42页 |
| ·UART接口仿真模型 | 第42-43页 |
| ·接收芯片验证平台使用的比较器和观测器 | 第43-45页 |
| ·OFDM比较器 | 第43-44页 |
| ·LDPC比较器 | 第44页 |
| ·RSDEC比较器 | 第44-45页 |
| ·RSDEC中断监测器 | 第45页 |
| ·接收芯片验证平台的功能 | 第45-49页 |
| ·数据载入 | 第45-46页 |
| ·数据读取 | 第46-47页 |
| ·波形产生 | 第47页 |
| ·模块级验证 | 第47页 |
| ·网表后仿真 | 第47-48页 |
| ·软硬件协同 | 第48-49页 |
| ·接收芯片验证平台的验证实例 | 第49-50页 |
| ·系统环境配置 | 第49-50页 |
| ·系统运行 | 第50页 |
| ·系统结果分析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接收芯片验证结果分析 | 第51-63页 |
| ·模块级覆盖率 | 第51-56页 |
| ·LDPC解码器模块级覆盖率 | 第51-52页 |
| ·FFT模块级覆盖率 | 第52-56页 |
| ·系统级覆盖率 | 第56-62页 |
| ·行覆盖率 | 第56-57页 |
| ·条件覆盖率 | 第57-58页 |
| ·翻转覆盖率 | 第58-59页 |
| ·状态机覆盖率 | 第59-60页 |
| ·功能覆盖点 | 第60-61页 |
| ·错误发现曲线 | 第61-62页 |
| ·流片实物图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