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受控热核反应(聚变反应理论及实验装置)论文--热核装置论文--惯性约束装置论文

微靶装配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0页
   ·课题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9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9-10页
第二章 系统结构及系统改进第10-24页
   ·系统结构总览第10-11页
   ·测量端结构改进第11-12页
   ·通信优化第12-14页
   ·步进电机平移台运动控制优化第14-20页
     ·速度控制算法第15-18页
     ·定位控制算法第18-19页
     ·实验第19-20页
   ·步进电机平移台回零优化第20-23页
   ·电机过热抑制第23-24页
第三章 测量模型及误差补偿第24-42页
   ·监测机的点线刚体结构模型第25-27页
   ·监测机的机构误差模型第27-31页
     ·垂直度误差第27-28页
     ·滑座定位误差第28页
     ·滑座直线度运动误差第28-29页
     ·滑座角运动误差第29-31页
     ·末端综合误差第31页
   ·机构误差补偿第31-42页
     ·定位误差和垂直度误差测量第33-40页
     ·定位误差和垂直度误差补偿第40-42页
第四章 激光共焦测量第42-68页
   ·测量方案第42-46页
     ·激光共焦位移计第42-43页
     ·测量子系统联合第43-45页
     ·扫描路径第45-46页
   ·靶球测量算法第46-51页
     ·激光共焦测头测量小半径圆弧的特性第46-47页
     ·上下测头对准第47-48页
     ·球顶提取算法第48-50页
     ·球径求取算法第50-51页
     ·球心世界坐标的确定第51页
   ·靶腔测量算法第51-55页
     ·靶腔横截面圆顶点提取算法第51-53页
     ·靶腔直径求取算法第53页
     ·靶腔轴线求取算法第53-55页
   ·标准球激光共焦测量实验第55-64页
     ·测头对准实验第55-57页
     ·标准球测量实验第57页
     ·激光共焦测量的仪器精度分析第57-62页
     ·激光共焦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第62-64页
   ·靶球和靶腔激光共焦测量实验第64-68页
     ·靶球实验第65-66页
     ·靶腔实验第66-6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工作总结第68-69页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锈钢内压直管棘轮变形测试
下一篇:微靶装配在线监测自动化的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