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利用全基因组高通量SNP标记定位猪乳头数QTL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二部分 利用全基因组高通量SNP标记定位45日龄仔猪断奶体重QTL | 第7-12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9页 |
1 畜禽数量性状QTL定位及主效基因鉴别 | 第12-26页 |
·QTL定位 | 第12-18页 |
·QTL定位的概念 | 第12页 |
·QTL定位的策略与基本步骤 | 第12页 |
·QTL定位常用的群体设计 | 第12-13页 |
·QTL定位常用的遗传标记 | 第13-14页 |
·QTL定位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QTL精细定位及其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QTL精细定位的常用方法 | 第16-18页 |
·利用连锁不平衡(LD)进行QTL精细定位 | 第16-17页 |
·利用LDLA进行QTL精细定位 | 第17页 |
·利用后裔同源(IBD)分析进行QTL精细定位 | 第17-18页 |
·利用选择性清除(Selective Sweep)效应分析进行QTL精细定位 | 第18页 |
·主效基因的鉴别 | 第18-26页 |
·猪主效基因鉴别的经典策略 | 第18-19页 |
·猪主效基因鉴别的成功案例 | 第19-26页 |
·单基因性状(Monogenic trait)的主效基因 | 第19-23页 |
·数量性状的主效基因 | 第23-26页 |
·猪主效基因鉴别的发展趋势 | 第26页 |
2 母猪繁殖性状研究概述 | 第26-32页 |
·研究猪繁殖性状的科学意义及经济价值 | 第26页 |
·度量母猪繁殖性状的常用指标 | 第26-32页 |
·排卵率 | 第26-27页 |
·产仔数 | 第27页 |
·初生体重 | 第27页 |
·初情期 | 第27-28页 |
·子宫容积 | 第28页 |
·断奶体重 | 第28页 |
·乳头数 | 第28-32页 |
·乳头的分类 | 第29页 |
·乳头乳腺形成与发育的阶段 | 第29-30页 |
·调控胚胎期乳头和乳腺形成与发育的信号通路 | 第30-31页 |
·调控乳头和乳腺形成与发育的相关基因 | 第31-32页 |
3 猪乳头数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 第32-36页 |
4 仔猪断奶体重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 第36-37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7-39页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37-38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利用全基因组高通量SNP标记定位猪乳头数QTL | 第39-63页 |
1 引言 | 第39-4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实验群体构建与表型测定 | 第40-41页 |
·实验群体的构建 | 第40页 |
·二花脸猪×通城猪F_2资源群体 | 第40页 |
·二花脸猪×荣昌猪F_2资源群体 | 第40页 |
·二花脸猪×巴马香猪F_2资源群体 | 第40页 |
·二花脸猪×沙子岭猪F_2资源群体 | 第40页 |
·实验群体的饲养管理与表型测定 | 第40-41页 |
·DNA提取及全基因组60k芯片判型 | 第41页 |
·统计分析 | 第41页 |
·位置候选基因搜寻 | 第41-42页 |
3 结果 | 第42-56页 |
·乳头数表型值的统计结果 | 第42-43页 |
·全基因组高通量SNP基因分型结果 | 第43页 |
·乳头数QTL定位及候选基因搜寻结果 | 第43-56页 |
·二花脸×通城猪资源群体 | 第43-44页 |
·二花脸×荣昌猪资源群体 | 第44页 |
·二花脸×巴马香猪资源群体 | 第44页 |
·二花脸×沙子岭猪资源群体 | 第44-56页 |
4 讨论 | 第56-62页 |
·影响猪乳头数的因素 | 第56页 |
·猪两侧乳头数的对称性发育调控 | 第56-57页 |
·本研究结果与前人报道的异同之处 | 第57-60页 |
·前人已报道的乳头数QTL | 第57-58页 |
·本研究定位的乳头数QTL与前人报道的异同之处 | 第58-60页 |
·总乳头数QTL定位结果异同点 | 第58-59页 |
·左右侧乳头数QTL定位结果异同点 | 第59-60页 |
·增加乳头数的有利等位基因来源 | 第60页 |
·乳头数QTL遗传结构的复杂性 | 第60页 |
·影响猪乳头数的位置候选基因 | 第60-62页 |
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利用全基因组高通量SNP标记定位45日龄仔猪断奶体重QTL | 第63-76页 |
1 引言 | 第63-6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实验群体构建与表型测定 | 第64-65页 |
·实验群体的构建 | 第64页 |
·二花脸猪×通城猪F_2资源群体 | 第64页 |
·二花脸猪×荣昌猪F_2资源群体 | 第64页 |
·二花脸猪×巴马香猪F_2资源群体 | 第64页 |
·二花脸猪×沙子岭猪F_2资源群体 | 第64页 |
·实验群体的管理与断奶体重表型测定 | 第64-65页 |
·DNA提取及全基因组60k芯片判型 | 第65页 |
·统计分析 | 第65页 |
·位置候选基因搜寻 | 第65-66页 |
3 结果 | 第66-71页 |
·仔猪45日龄断奶个体体重表型值统计结果 | 第66页 |
·全基因组高通量SNP基因分型结果 | 第66页 |
·仔猪45日龄断奶体重QTL定位及候选基因搜寻结果 | 第66-71页 |
·二花脸×通城猪F_2资源群体 | 第67页 |
·二花脸×荣昌猪F_2资源群体 | 第67页 |
·二花脸×巴马香猪F_2资源群体 | 第67页 |
·二花脸×沙子龄猪F_2资源群体 | 第67-71页 |
4 讨论 | 第71-74页 |
·研究群体和标记密度对仔猪断奶体重QTL定位结果的影响 | 第71页 |
·本研究的仔猪断奶体重QTL定位结果与前人报道结果的比较 | 第71-72页 |
·已报道的仔猪断奶体重QTL结果 | 第71-72页 |
·本研究仔猪断奶体重QTL定位结果及与前人报道的异同之处 | 第72页 |
·影响仔猪断奶体重的位置候选基因及其功能 | 第72-74页 |
·仔猪断奶体重和乳头数QTL定位结果比较 | 第74页 |
5 小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1页 |
附录 作者简历及博士学习期间科研工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