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铸铁仿生制备工艺及抗热疲劳性的研究
| 提要 | 第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9-12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 ·制动鼓的热疲劳失效 | 第12-13页 |
| ·制动鼓材料的使用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铸铁材料 | 第13-14页 |
| ·铝基复合材料 | 第14-15页 |
| ·材料抗热疲劳的表面处理工艺 | 第15-19页 |
| ·仿生耦合抗热疲劳研究 | 第19-27页 |
| ·仿生学概述 | 第19-20页 |
| ·仿生耦合研究的背景 | 第20-23页 |
| ·仿生耦合概念 | 第23-24页 |
| ·生物耦合抗热疲劳现象 | 第24-26页 |
| ·仿生耦合抗热疲劳模型 | 第26-27页 |
| ·仿生耦合制备技术 | 第27-30页 |
| ·仿生耦合制备的常用技术 | 第27页 |
| ·激光仿生耦合制备技术 | 第27-30页 |
| ·激光加工技术的优点及应用现状 | 第27-29页 |
| ·研究中激光加工技术遇到的困难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试验方法 | 第30-36页 |
| ·试样的化学成分及组织 | 第30页 |
| ·试样的制备 | 第30-33页 |
| ·热疲劳实验 | 第33-34页 |
| ·观测仪器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激光参数对试样热疲劳性的影响 | 第36-46页 |
| ·单元体横截面积大小对试样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 ·不同横截面积单元体的截面图 | 第36页 |
| ·热疲劳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8页 |
| ·正交实验及分析 | 第38-43页 |
| ·正交扩大实验及分析 | 第43-46页 |
| 第五章 预热和退火对单元体热疲劳抗性的影响 | 第46-58页 |
| ·预热实验及分析 | 第46-50页 |
| ·预热对单元体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6-49页 |
| ·预热对单元体组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退火实验及分析 | 第50-52页 |
| ·退火前后单元体应力的变化 | 第50-51页 |
| ·退火前后单元体的组织变化 | 第51-52页 |
| ·热疲劳实验及分析 | 第52-58页 |
| ·热疲劳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 ·机理分析 | 第54-58页 |
| ·预热增强机制 | 第54页 |
| ·退火机制 | 第54-55页 |
| ·仿生结构效应 | 第55-5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摘要 | 第65-67页 |
| Abstract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