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两型社会 | 第16页 |
·绿色金融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及创新 | 第17-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绿色金融与两型社会 | 第19-26页 |
·绿色金融支持两型社会建设必要性 | 第19-22页 |
·自然环境现状需要绿色金融 | 第20-21页 |
·经济发展需要绿色金融 | 第21-22页 |
·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需要绿色金融 | 第22页 |
·绿色金融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可行性 | 第22-26页 |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 第23页 |
·优化投资结构 | 第23-24页 |
·促进环保技术创新 | 第24页 |
·有效克服市场失灵 | 第24页 |
·引导公众投资行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绿色金融支持两型社会建设面临的困难 | 第26-30页 |
·绿色金融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障碍 | 第26-28页 |
·绿色金融法律还不健全 | 第26-27页 |
·绿色金融文化普及不到位 | 第27页 |
·绿色金融信用制度不完善 | 第27页 |
·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认识不统一 | 第27-28页 |
·绿色金融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问题 | 第28-30页 |
·地方政府行为中绿色绩效约束不足 | 第28页 |
·金融机构内部欠缺绿色金融约束激励机制 | 第28-29页 |
·项目环境评估体系不完善 | 第29页 |
·与环境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较少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绿色金融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实现机制 | 第30-45页 |
·绿色金融支持两型社会的相关理论 | 第30-32页 |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30-32页 |
·生态和金融的关系 | 第32页 |
·绿色金融理念的相关法律准备 | 第32-35页 |
·国际立法借鉴 | 第33页 |
·国内立法先导 | 第33-34页 |
·绿色金融法的价值取向 | 第34-35页 |
·绿色金融视角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行为边界分析 | 第35-38页 |
·政府的行为边界分析 | 第35-36页 |
·金融机构的行为边界分析 | 第36-37页 |
·企业的行为边界分析 | 第37-38页 |
·绿色金融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机制 | 第38-41页 |
·将环境意识与金融核心业务整合,增强环境风险意识 | 第38页 |
·建设绿色金融文化,服务绿色金融 | 第38-39页 |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构建绿色金融生态环境 | 第39-40页 |
·建设社会诚信,助力绿色金融 | 第40-41页 |
·绿色金融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微观机制 | 第41-45页 |
·绿色信贷 | 第41-42页 |
·绿色证券 | 第42-43页 |
·绿色保险 | 第43页 |
·绿色基金 | 第43-44页 |
·绿色彩票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绿色金融支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案例剖析 | 第45-50页 |
·长株潭城市群概况 | 第45页 |
·绿色金融支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现实约束 | 第45-47页 |
·经济基础有待加强、资金总量较小 | 第45-46页 |
·金融结构不合理 | 第46页 |
·政策体制等软环境建设不足 | 第46-47页 |
·绿色金融支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研究 | 第47-50页 |
·努力扩大融资总量,满足新型城市群发展资金需求 | 第47-48页 |
·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 第48-49页 |
·构建科学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